志愿填报:要警惕五大误区两则故事反思失败2006-06-28 09:08:00 阅读 参与讨论()

高考考生即将开始填写高考志愿表。不少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填得好”,一个恰如其分的志愿往往能让许多考生得偿所愿,反之,又有一些考生为之黯然神伤,从中不难窥见高考志愿填报的严肃性和挑战性。那么,考生志愿填报会犯的错误有哪些呢?有关专家总结过来人的经验教训,为考生和家长点评填报志愿中的误区。 误区一 分数线参照往年 案例:杰林(化名)曾是上海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去年参加高考。去年高考估分约为490分,与前年相比基本上可达到交大的分数线,所以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填报交大。最终的高考分数为499分,没有达到交大的分数线,最后被上海大学录取。而他的许多同学考分没他高,但都第一志愿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学校。 分析:各高校前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是考生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如果不会正确地分析这些分数,则可能误填志愿。对比往年录取分数线,它会给考生一个暗示:我的考分只要高于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以往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我就可以报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这种暗示就可能产生考生被录取分数线误导的情况。因为每年高考考题的难易程度不可能绝对一样,所以每年高考的分数不等值,不可简单地加以比较。另外,报考某个学校的人数每年可能有大年、小年,而被众人追捧的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往往会被抬高。 解决方案:不能单纯看绝对分,而要看录取分数线和每批控制线之间的差值。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每年多少会有些变化,所以分数高的年份不一定难考,简单地参考往年的绝对分数会误导志愿。也不能只参考去年一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要注意“大小年”现象。所以要参考前3—4年的录取分数线。比如,在填报第一批录取院校志愿时,要分析前几年各校的录取分数和第一批控制分数线之间的差值的变化情况。 此外,考生还要把自我估计尽量细化,看自己的位置究竟是在一本的高端、中端还是低端。 误区二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案例:张雨含(化名)是一所重点中学学生,成绩属班级中游,去年参加高考。在学校最后一次考试中,考分达到460分,排名比平时提高了10多名。为此,他填报了上海市一所部属重点高校,而且还是学校的热门专业,但没想到,最后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未达到所填志愿学校的最低分数线,而进入一所二本院校。 分析: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有的考生一次考分高了,就感觉自己有实力,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考分不够,其结果导致降低录取批次,使自己后悔莫及。 又如有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单科成绩不冒尖,却一味追求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完全忽视了填报志愿时的“我选学校”与录取时的“学校选我”的关系。对此,专家提醒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分数以及排名,在填报志愿时“对号入座”,不要盲目求高。 解决方案:错位竞争什么学校不收第二志愿考生,什么学校的第二志愿名额很少,这些都是考生在填志愿时需要注意的。其实各大学招生的要求和填报的注意事项都会在《高考指南》和招生简章上有标注,只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仔细阅读相关资料,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考生还应该注意到有些学校是降分录取的,这就说明了这个学校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如果该学校在过去的好几年内都有降分录取的现象,那就说明该校生源不足。那么考生就可以考虑填报这类学校,以错开竞争,也许能以低于分数线的成绩被录取。 误区三认为“不服从分配”吃亏 案例:一名去年考了440分的考生,比填报的二本第一志愿的院校分数线过了5分,但他在“同意服从分配”一栏中,全部填的是不服从,这样尽管分数高于学校的最低录取线,但却未达到填报各专业的最底线,为此,没有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 解决方案:“服从分配”就是给自己机会,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而一旦被退档,若所填第二志愿的院校已满额,这样很可能会降低录取批次,甚至参加全市补填志愿。 误区四对专业了解迷迷糊糊 案例:吴同学现在已是一名大一学生了,但他最近却很苦恼。原来当初高考时,他填报的是某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他希望将来能从事IT行业,但惟独没有想过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吴同学的数学能力只能算是中等,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高等数学是最难的,他学得很吃力,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还考了个不及格。面对将来越来越难的课程,吴同学开始考虑自己要不要转系。 解决方案:了解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专家建议考试不能盲目跟风,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就填报什么专业。填报专业时考生要想清楚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误区五盲目撤销二本、大专 现象:世上最可惜的事是什么?对一些考生而言,可能是原本已经考上的志愿却被自己放弃了。据悉,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到各区的教育考试院撤销志愿。这些考生往往在撤销志愿时并没有考虑清楚,只是跟风,看到身边有同学撤销志愿,自己就有样学样。事后他们往往会为自己放弃的机会而感到后悔。 解决方案:发生这样的问题,还是由于考生对自己的定位摇摆不定。专家告诫考生,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做决定的时候,切莫草率,更不可盲目跟风。这并不是说考生就不能放弃志愿,只是在决定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并对自己的实力做一个正确的评价。 故事一:因为死档去复读  虽然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但高考填报志愿的曲折历程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时我的高考成绩高出了重点本科线几十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不假思索,我就报考了一所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和钟爱的专业。也怪我太自以为是,认为凭自己的成绩肯定会被录取,心高气傲的我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上涂上了专业和学校均不可调。世事难料,那年我报考的那所重点院校发生了撞车,我的分数竟然没有达到录取线,无论是电话查询还是网上查询结果都如出一辙,我的成绩无信息,就是我的档案因为志愿不可调成死档了。 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县教育局,心中苦不堪言,当时真是走投无路,我怨天尤人,却无能为力。最后,万般无奈,父亲陪我去了一趟省教育厅,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明确的答复,只是让在家里耐心等待,等录取工作结束后才能解决我的问题,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所有的侥幸心理都破灭了。 我是个孝顺孩子,受不了母亲眼泪的折磨,父亲吧嗒吧嗒抽烟的沉默,我心中十二分不情愿地又拿起了厌倦的课本去复读。虽然学费全免,但心中的那份不甘把我折磨得彻夜难眠。有的时候我开始向命运投降,也许这就是我人生中一道跨不过的坎。 当同学们都已经在美丽的大学里学习了几个月,我的心情也慢慢平静的时候,我的补录通知书才翩跹而至,当父亲把通知书送到我手里的时候,我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只记得我当时哭得稀里哗啦。新生入学已久,我像个插班生一样到山大威海分校报到,好在录取的专业还差强人意。 大学四年我始终铭记这次教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人不能太孤傲,否则不一定在什么环节上栽跟头。 故事二:选学校是第一位 我是一名填报高考志愿的“失败者”,在自己的报考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刻骨铭心的教训。 我是2003年参加的高考,那年我们省的重点线为524分(理科),我考了530分,是一种“鸡肋分数”。一批即使能走也是最差的学校,最冷的专业;二批还不敢报太好的(因为往年有些二批学校的录取线超过了一批线)。所以我就怀着一种侥幸心理,一批报了个不错的学校,二批报了比较稳的省内一所二流高校。我当时的想法是:一批撞撞运气,二批可以“兜底”。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想法是那么的愚蠢和幼稚。好不容易过了重点线,我却拿这仅有的一点资本作为赌注与命运打了一个获胜几率微乎其微的赌。我预料之中地败下阵来,揣着一肚子的无奈走了我的二批。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如果你们和我一样考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数,宁可报一个稍微冷一点的一批院校,也不要“屈身”走二批,像矿大、哈工大威海分校、合肥工大、南农等都是一些不错的院校,要知道“211”自有“211”的优势和实力,无论从学校的品牌还是师资都是一些二三流院校所无法比的,同时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大有裨益。 侥幸心理要不得,虽然每年都有刚过重点线就上好大学的例子:像2003年人大,大连理工,2004年山大都没招够,到最后都是“过线就上”,但这些“小年”发生得很没规律,而且几率相当低,谁又能保证它会降临到你我头上;另外,寄希望于复读也是不太可取的,须知形势天天在变,我们输不起这一年的时间。所以,请大家记住,报志愿不是赌博。 还有,我认为报考志愿时,选学校应该是第一位的,大家要在选定学校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分数挑选专业。同样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无论是从师资还是学生就业来看,差别很大。须知现在用人单位多半看的还是学校的牌子,所以,从现实出发,大家还是要把选择学校放在首位。

高考考生即将开始填写高考志愿表。不少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填得好”,一个恰如其分的志愿往往能让许多考生得偿所愿,反之,又有一些考生为之黯然神伤,从中不难窥见高考志愿填报的严肃性和挑战性。那么,考生志愿填报会犯的错误有哪些呢?有关专家总结过来人的经验教训,为考生和家长点评填报志愿中的误区。

误区一 分数线参照往年

案例:杰林(化名)曾是上海点击查看上海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去年参加高考。去年高考估分约为490分,与前年相比基本上可达到交大的分数线,所以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填报交大。最终的高考分数为499分,没有达到交大的分数线,最后被上海大学录取。而他的许多同学考分没他高,但都第一志愿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学校。

分析:各高校前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是考生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如果不会正确地分析这些分数,则可能误填志愿。对比往年录取分数线,它会给考生一个暗示:我的考分只要高于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以往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我就可以报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这种暗示就可能产生考生被录取分数线误导的情况。因为每年高考考题的难易程度不可能绝对一样,所以每年高考的分数不等值,不可简单地加以比较。另外,报考某个学校的人数每年可能有大年、小年,而被众人追捧的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往往会被抬高。

解决方案:不能单纯看绝对分,而要看录取分数线和每批控制线之间的差值。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每年多少会有些变化,所以分数高的年份不一定难考,简单地参考往年的绝对分数会误导志愿。也不能只参考去年一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要注意“大小年”现象。所以要参考前3—4年的录取分数线。比如,在填报第一批录取院校志愿时,要分析前几年各校的录取分数和第一批控制分数线之间的差值的变化情况。

此外,考生还要把自我估计尽量细化,看自己的位置究竟是在一本的高端、中端还是低端。

误区二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案例:张雨含(化名)是一所重点中学学生,成绩属班级中游,去年参加高考。在学校最后一次考试中,考分达到460分,排名比平时提高了10多名。为此,他填报了上海市一所部属重点高校,而且还是学校的热门专业,但没想到,最后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未达到所填志愿学校的最低分数线,而进入一所二本院校。

分析: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有的考生一次考分高了,就感觉自己有实力,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考分不够,其结果导致降低录取批次,使自己后悔莫及。

又如有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单科成绩不冒尖,却一味追求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完全忽视了填报志愿时的“我选学校”与录取时的“学校选我”的关系。对此,专家提醒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分数以及排名,在填报志愿时“对号入座”,不要盲目求高。

解决方案:错位竞争什么学校不收第二志愿考生,什么学校的第二志愿名额很少,这些都是考生在填志愿时需要注意的。其实各大学招生的要求和填报的注意事项都会在《高考指南》和招生简章上有标注,只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仔细阅读相关资料,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考生还应该注意到有些学校是降分录取的,这就说明了这个学校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如果该学校在过去的好几年内都有降分录取的现象,那就说明该校生源不足。那么考生就可以考虑填报这类学校,以错开竞争,也许能以低于分数线的成绩被录取。

误区三认为“不服从分配”吃亏

案例:一名去年考了440分的考生,比填报的二本第一志愿的院校分数线过了5分,但他在“同意服从分配”一栏中,全部填的是不服从,这样尽管分数高于学校的最低录取线,但却未达到填报各专业的最底线,为此,没有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

解决方案:“服从分配”就是给自己机会,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而一旦被退档,若所填第二志愿的院校已满额,这样很可能会降低录取批次,甚至参加全市补填志愿。

误区四对专业了解迷迷糊糊

案例:吴同学现在已是一名大一学生了,但他最近却很苦恼。原来当初高考时,他填报的是某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他希望将来能从事IT行业,但惟独没有想过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吴同学的数学能力只能算是中等,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高等数学是最难的,他学得很吃力,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还考了个不及格。面对将来越来越难的课程,吴同学开始考虑自己要不要转系。

解决方案:了解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专家建议考试不能盲目跟风,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就填报什么专业。填报专业时考生要想清楚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误区五盲目撤销二本、大专

现象:世上最可惜的事是什么?对一些考生而言,可能是原本已经考上的志愿却被自己放弃了。据悉,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到各区的教育考试院撤销志愿。这些考生往往在撤销志愿时并没有考虑清楚,只是跟风,看到身边有同学撤销志愿,自己就有样学样。事后他们往往会为自己放弃的机会而感到后悔。

解决方案:发生这样的问题,还是由于考生对自己的定位摇摆不定。专家告诫考生,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做决定的时候,切莫草率,更不可盲目跟风。这并不是说考生就不能放弃志愿,只是在决定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并对自己的实力做一个正确的评价。

故事一:因为死档去复读 

虽然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但高考填报志愿的曲折历程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时我的高考成绩高出了重点本科线几十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不假思索,我就报考了一所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和钟爱的专业。也怪我太自以为是,认为凭自己的成绩肯定会被录取,心高气傲的我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上涂上了专业和学校均不可调。世事难料,那年我报考的那所重点院校发生了撞车,我的分数竟然没有达到录取线,无论是电话查询还是网上查询结果都如出一辙,我的成绩无信息,就是我的档案因为志愿不可调成死档了。

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县教育局,心中苦不堪言,当时真是走投无路,我怨天尤人,却无能为力。最后,万般无奈,父亲陪我去了一趟省教育厅,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明确的答复,只是让在家里耐心等待,等录取工作结束后才能解决我的问题,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所有的侥幸心理都破灭了。

我是个孝顺孩子,受不了母亲眼泪的折磨,父亲吧嗒吧嗒抽烟的沉默,我心中十二分不情愿地又拿起了厌倦的课本去复读。虽然学费全免,但心中的那份不甘把我折磨得彻夜难眠。有的时候我开始向命运投降,也许这就是我人生中一道跨不过的坎。

当同学们都已经在美丽的大学里学习了几个月,我的心情也慢慢平静的时候,我的补录通知书才翩跹而至,当父亲把通知书送到我手里的时候,我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只记得我当时哭得稀里哗啦。新生入学已久,我像个插班生一样到山大威海分校报到,好在录取的专业还差强人意。

大学四年我始终铭记这次教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人不能太孤傲,否则不一定在什么环节上栽跟头。

故事二:选学校是第一位

我是一名填报高考志愿的“失败者”,在自己的报考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刻骨铭心的教训。

我是2003年参加的高考,那年我们省的重点线为524分(理科),我考了530分,是一种“鸡肋分数”。一批即使能走也是最差的学校,最冷的专业;二批还不敢报太好的(因为往年有些二批学校的录取线超过了一批线)。所以我就怀着一种侥幸心理,一批报了个不错的学校,二批报了比较稳的省内一所二流高校。我当时的想法是:一批撞撞运气,二批可以“兜底”。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想法是那么的愚蠢和幼稚。好不容易过了重点线,我却拿这仅有的一点资本作为赌注与命运打了一个获胜几率微乎其微的赌。我预料之中地败下阵来,揣着一肚子的无奈走了我的二批。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如果你们和我一样考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数,宁可报一个稍微冷一点的一批院校,也不要“屈身”走二批,像矿大、哈工大威海分校、合肥点击查看合肥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工大、南农等都是一些不错的院校,要知道“211”自有“211”的优势和实力,无论从学校的品牌还是师资都是一些二三流院校所无法比的,同时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大有裨益。

侥幸心理要不得,虽然每年都有刚过重点线就上好大学的例子:像2003年人大,大连理工,2004年山大都没招够,到最后都是“过线就上”,但这些“小年”发生得很没规律,而且几率相当低,谁又能保证它会降临到你我头上;另外,寄希望于复读也是不太可取的,须知形势天天在变,我们输不起这一年的时间。所以,请大家记住,报志愿不是赌博。

还有,我认为报考志愿时,选学校应该是第一位的,大家要在选定学校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分数挑选专业。同样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无论是从师资还是学生就业来看,差别很大。须知现在用人单位多半看的还是学校的牌子,所以,从现实出发,大家还是要把选择学校放在首位。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6-6/307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