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兴衰演变与货币的发展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最早出现的全国通用货币是 A.西汉五铢钱 B.北宋交子 C.秦朝圆形方孔钱 D.王莽政权的大钱 2.古代由于滥发货币导致物价飞涨,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典型事例有 ①秦发行圆形方孔钱 ②王莽发行大钱 ③元朝印发交钞 ④明后期大量使用白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3.纵观古代货币发展史可以看出货币发展趋势是 ①由品种繁多趋向统一 ②由金属货币趋向纸币 ③由一般金属货币向贵重金属货 币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上题中货币发展趋势相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潮流而言,最主要的作用是 A.为政治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B.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发展 我们今天追求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据此回答5~8题。 5.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让法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的意志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表明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 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孙中山试图限制袁世凯 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8.“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西欧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它符合 A.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C.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D.维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社会思想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据此回答9~12题。 9.清朝建立初期,知识分子由“经世”到“避世”,由要求社会改革转入“为考据而考据”。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初教育制度所致 B.考据学容易出成就 C.由八股取士制度造成 D.由专制统治高压政策造成 10.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点是 A.学习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的先进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1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客观评价 B.平反了冤假错案 C.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1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对人类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要求自由平等 ②提出新的政治构想 ③推崇理性主义 ④倡导天赋人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回顾并反思一个多世纪以来,海洋与世界各国历史发展、近代命运之间的关系密切。据此回答13~16题。 13.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过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资本主义经济在江南地区萌芽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科学技术的进步 14.近代中国最早对海洋方面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是 A.鸦片战争中抵抗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5.近代中国海军发展最终失败的根源是 A.近代海军发展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 B.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破坏 C.满清封建统治的腐朽和落后 D.“用之自守尚有余”的海防观念的束缚 16.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制海权是在 A.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之后 B.华盛顿会议召开之后 C.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始终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变,都未能绕开“三农”问题。据此回答17~19题。 17.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18.在资产阶级革命派斗争纲领中,与农业问题关系密切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并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发展乡镇企业 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④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化为现代工业文明,从农业宗法社会转化为工业法制社会。据此回答20~24题。 20.下列哪一项最能说明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D.建立近代化的海军 21.下列哪些事件表明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①义和团运动 ②清末新政 ③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发行“法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2.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中国的近代化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发展至重工业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要求 A.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民主和科学 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 24.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七届二中全会上 C.1953年,党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时 D.党的“八大”上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革命和改革逐步走向成熟。据此回答25~28题。 2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就是 A.彻底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C.完成了人类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D.使资本主义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 26.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各地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这表明 A.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加剧 B.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C.近代两大对立阶级间的斗争激烈 D.各国经济危机严重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较为健全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是 A.英、法、俄 B.美、法、日 C.英、法、美 D.英、德、美 28.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永恒规律。据此回答29~30题。 29.一战中,美国“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美国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美国已成为债权国 C.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 D.美国成为“世界工场” 30.二战后联邦德国迅速崛起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政治改革,清除了法西斯主义 B.美国的经济援助 C.经济政策适合国情 D.社会稳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二、本卷共6小题,第31题11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第34题10分,第35题14分,第36题1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五月戊申朔(宋真宗)幸国子监阅书库,问祭酒(官名)邢炳书板几何。炳曰:“国初不及四千,经、史、正义皆具。巨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不能满足供应),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丛编》 材料2 (北宋中期)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福建多以柔者为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召林燕语》 请回答:(1)根据材料1指出其反映了哪些问题?(6分) (2)根据材料2,归纳文中的主要现象。(3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宋朝印刷术的认识。(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宋以后,虽然全国的统一中心一直在东部游移,再没有返回西部,但在东部建都的每一个朝代都在密切关注着西部。例如:西安、西宁,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两个后起的地名,是统治中心东移后才有的。不过,这两个地名的确取得很有深意,它们一直在提醒后人:保持一个安宁的西部,历来是治国安邦的深层次问题。 材料2 中国历来回旋余地大,就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广阔的西部,西部对华夏子孙恩泽是难以说尽的。西部拥有宽阔的胸怀、博大的包容精神。旧时西部地广人稀,河东的青壮年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往河西去,到西部逃生,一曲《走西口》唱得让人撕心裂肺。不仅苦命的百姓如此,甚至连封建统治者,民国的独裁者也如此。——《中文自修》2000年第10期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宋以后,全国的统治中心一直在东部游移”?举例说明。(3分) (2)清朝前期,为了“西部的安宁”,中央政府曾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2分) (3)举出在近现代史上外族入侵、民族遭殃之际,西部以博大胸怀为不肖子孙提供庇护的两个例子。(2分) (4)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西部也曾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广阔的回旋余地。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3分) (5)青藏公路和铁路各是在哪个五年计划时开工修建的?它们的修建有何意义?(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 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 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据《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2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引自《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3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据《世界近代史》 材料4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在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摘自《大循环》 回答: (1)据材料1、2,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4分)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3分) (2)比较材料1、3,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何变化?(1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4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技兴国”战略?(1分)这对美国的世界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3分) 34.唐代,大批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而在19世纪末,出现了大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热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代和19世纪末的两次留学潮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2分) (2)两次留学潮分别对唐朝时的日本和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为什么近代中国留学日本的热潮没有使中国像日本那样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 35.江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3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8分)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3分) 36.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促使世界格局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10分)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