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生信用卡何日不再“喜刷刷”2007-11-23 16:12:00 阅读 参与讨论()

    “刷并快乐着:食堂吃饭喜刷刷,商场购物喜刷刷,饭店消费喜刷刷,度个周末喜刷刷,过个生日喜刷刷,来个朋友喜刷刷,找个女友喜刷刷。中秋节喜刷刷,‘情人节’喜刷刷,中国节刷一遍,外国节刷一遍,考完试刷一遍,毕业前刷一遍……”

    “刷并痛苦着:爹妈在这边存,孩子在那边刷。刷游戏,刷聊天,刷电脑,刷手机,刷饭店,刷商场,刷刷刷,刷得学生红了眼,刷得爹娘昏了头,刷得债务筑成了墙,刷得学习成绩‘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是如今大学校园学生刷卡一族现状的真实写照吗?如果真是这样,谁又应该为此负责?

    随着近年来各大银行推广信用卡业务力度的加大,大学校园早已成为各银行“抢滩登陆”的“前沿阵地”。目前,这个“阵地”已然“硝烟弥漫”、纷争四起。不仅大学生家长对银行此等做法谴责连连,社会各界的质疑声更是不绝于耳。到底信用卡是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还是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现状如何?谁又应该为大学生信用卡出现的问题埋单?缺少严格审核制度,大学生信用卡还能在校园走多远?这一连串的问题,叩问着学生、高校、银行……

  一位贫困大学生母亲的哭诉

    11月19日下午,面容憔悴、眼睛红肿的黄霞(化名),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大连日报社,哭着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她和儿子还有信用卡的故事。

    48岁的黄霞,家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04年,黄霞丈夫因病去世,体弱多病的黄霞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她将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在大连某高校读书的儿子身上。虽然儿子每年高达1.2万元的学费已经让黄霞难以承受,但她仍然节衣缩食为儿子保证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她说:“我苦点累点没关系,能让儿子衣食无忧、专心学业我就知足了。”然而,儿子却让她失望了———学业没有专心,花钱倒是很专心。11月17日,黄霞连夜乘火车赶到大连,目的就是为儿子偿还信用卡欠款。

    黄霞告诉记者,她不知道身在大连的儿子什么时候办的信用卡,更不知道儿子用信用卡透支了3000多元钱数月不还。直到今年7月,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三番五次打电话、发短信给她,催她还钱并警告将提出法律诉讼时,她才从儿子口中“挖”出办信用卡透支的事情。

   来到大连后,黄霞通过儿子了解到,其他同学也都办了信用卡,而这些同学的家长也大都蒙在鼓里。对此,受够了银行催款电话、短信“骚扰”的黄霞更是气愤,她说:“虽然我儿子是成年人了,但他并没有经济来源,还是一个贫困大学生,银行凭着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不需要担保就给他办了信用卡,这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而且,银行为我儿子办理信用卡时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但当我儿子还不上钱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催我还钱,我觉得银行这样做有些缺德,这是在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

  大学生“卡奴”不少

    黄霞是哭着离开报社的。临走前,她对记者说:“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地调查一下,将大学生信用卡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我并不是想责怪谁,我只是不想看到和我儿子一样的大学生为‘卡’所累。”

    11月20日下午,本报记者对大连某高校2005级的154名本科生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54人中有32%的学生成功申请并正在使用信用卡。其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用每个月的生活费中的一部分作为偿还款项;也有学生选择利用打工薪水来偿还;而不少学生表示,在无力偿还时,会选择向父母求助来偿还。但在办理信用卡时,很多学生不会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

    学生小宫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办信用卡就是透支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花钱方便一些,如果让父母事先知道了,一定不会让办的!”学生小刘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一人办理三张信用卡,为自己置办了很多东西,如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高价商品。结果到了还款日时,只能多张信用卡交互还款,进行周转。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理财知识滞后,不理解银行计息方式和计息时间的持卡人占到了绝大多数。而冲动消费也成了大学生信用卡无度透支的原因之一。银行的可透支信用卡,打破了家长对大学生财权的控制,使学生获得了不受家长控制的“财权”。许多学生有一种不受“财政监督”的感觉,于是大肆消费,想买什么即刷卡了事。办理了信用卡的学生在期末来临时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还信用卡的钱而不得不向父母谎报开支甚至向同学举债的“负翁”不在少数。

  高校监管力度应加强

    面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人数的增多,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不断出现,我市某高校一位学生辅导员林老师告诉记者,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明令禁止学生办理信用卡,相反以往很多时候,银行都是通过与高校取得联系,在校方的帮助下进入校园推广信用卡。但现在有些高校已经摒弃这种做法,明确告知学校老师不能再协助银行在校园内向学生推广办理信用卡。

    林老师认为,对于没有经济独立的大学生来说,会对信用卡产生依赖性,会产生恶性循环。使用信用卡本来是接受一种比较先进的消费观念,但是没有经济来源的人用的时候,因为不用付现金所以不会产生强烈的经济压力,久而久之,洞越来越大。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变成“卡奴”。林老师提醒广大学生:“信用消费必须以信用意识的建立和稳定的收入作为保证,而大学生大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如果仅仅是出于对透支等功能的好奇,就要慎重考虑办理信用卡的实际意义。”

    据了解,目前即使是已申请信用卡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人不了解信用卡的使用常识,甚至有些同学由于屡屡记不清自己的还款周期,已经多次被银行催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透支期限一到,银行将立即通知信用卡持有人偿还欠款,并支付相应的透支款利息,对信用卡透支5000元以上,银行经3个月催收未还的,将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些社会人士表示:“信用卡虽然用起来比较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主理财的能力,提前让他们塑造信用第一的理念,但大多数学生毕竟还没有自主经济能力,偿还数额较大的信用卡欠款时,他们往往陷于被动,甚至无法按时还款,银行和高校应该完善学生资质的审核机制,提高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而作为学生监管部门的高校,更应该针对学生信用常识匮乏的问题,相应开展信用知识讲座等专门的辅导课程,引导在校大学生科学理智消费。”

    部分银行改弦更张

    自2004年9月20日,金诚信用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首张“大学生信用卡”,全日制的高校在校生都可以个人身份申请。从此,不少银行纷纷效仿。时至今日,各银行是否仍然对大学生情有独钟?

    某商业银行大连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各银行争相向大学生发售信用卡,主要是看好了在校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预期收入相对较好,是银行未来的潜在客户。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是想通过专业的金融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消费指导和理财规划。让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建立对银行的感情,增加其信用度。银行愿意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建立信任合作关系,也为以后进入社会后保持长期合作做铺垫。然而,3年多的实践证明:大学生信用卡坏账率偏高。10月11日,上海银监局向各商业银行发出风险提示,要求加强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管理。目前,上海、广州等地有部分银行已经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昨日,记者了解到,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在大连也有收紧迹象,兴业银行已基本停办所有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招商银行也已停办了全日制四年制本科生大四学生和全日制五年制本科生大五学生的学生信用卡业务,而且只有列入“211工程”的高校学生才可申办该行的大学生信用卡。虽然部分银行对大学生申请办理信用卡条件有所限制,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中信实业银行大连分行推出的中信大学生信用卡有“申请大学生信用卡需经申请人父母或监护人同意”的要求外,其他推出大学生信用卡的银行对此仍无具体要求。

    我市金融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部分银行改弦更张,对大学生申请信用卡提高“门槛”的举措表明:银行面对高校大学生推广信用卡的“热情”开始从盲目乐观向理性对待回归。这种回归不仅仅是对自身的负责,更是对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负责。国家相关部门更应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严格的大学生信用卡申请审核机制。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国内银行理性地看待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充分、有效地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丰富大学生金融市场,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办理使用信用卡的关键在于个人把握收支尺度,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为将来使用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