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我一直在汉读书,就因为没有武汉户口,现在却不得不回河南老家高考,但河南高考内容和湖北不一样啊!”昨日,一个农民工女儿———硚口区65中高二女生秦曼眼里噙着泪花对记者说道。没有户口必须回原籍高考 秦曼今年18岁,老家在河南省信阳市姜集镇秦楼村,父母来汉打工已19年。 上月底,65中组织高考预报名,班上50多名同学都领到高考报名号,只有秦曼没有领到,“因为我没有武汉户口,老师说高考报名须回户口所在地。” 秦曼的父母在一家菜市场摆个小摊卖辣椒蒜头等调料。他们说,湖北高考系自主命题,河南却是全国统一命题。女儿若回老家高考,肯定会吃亏。 秦曼的班主任李庆华老师说,秦曼不能在汉高考,令人惋惜。 秦曼内心总有“户口阴影” 因为没有武汉户口,从读小学开始,秦曼每年都要交800元的借读费。上初中时,父母花了7200元择校费,送秦曼到65中就读。 户口带来的麻烦,不只是借读费和择校费,由此产生的高考报名问题更让秦曼一家人焦急。秦曼说:“读高一时,班上有两名来自广东农村的同学,他们的父母也是在汉打工。他们听说不能在湖北高考,高一下学期就回老家读书去了。” 就因为户口,外表活泼开朗的秦曼,内心总有忧郁的阴影。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寄宿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 秦父做梦都在为女儿跑户口 “我做梦都在为女儿跑户口。”秦曼的父亲曾向公安部门咨询过,若能在汉买一套120平方米或者价值30万元以上的房屋,便可在汉落户。但对于月收入只有数百元的秦家来说,30万元无异于天文数字。 秦父说,女儿回河南高考,除了试卷类型不同外,还有一系列难题。 首先,得托关系找一所高中借读,然后才能以该校学生的身份报名高考;借读要缴纳借读费不说,来来往往还得一笔交通费。 最让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老家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根本无力照看孙女,“我们在这边打工,怎么放心让一个姑娘伢回农村?” “如果户口问题最后还是解决不了,那就想让她退学。小女儿秦婷也不用继续在汉读书了,都打工去,”秦父脸上透出无奈的神情:“我打电话求助媒体,是想引起各方重视,能给女儿争取一个在汉高考的机会,不要排斥农民工的孩子。” 秦曼境遇已成为全国性问题 据武汉市教育局人士介绍,目前共有14万名农民工子女在汉读中小学,其中来自外省的有2.7万人。从2005年起,这些“流动花朵”已能够在汉中考,但高考改革没能衔接上,户口限制成了“新关卡”。 对秦曼的处境,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相关处室负责人深表同情。他们说,因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很大,国家教育部早就规定,高考要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其初衷是防止“高考移民”。没想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这一规定给他们高考带来了麻烦,已成亟待解决的全国性问题。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宗清说,3月27日至28日,他在北京参加了教育部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课题研讨会。会上有专家提出“农民工高考户口受限”问题,已引起教育部关注。 昨日,河南省信阳市招考办高招科王科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像秦曼这样从外省回信阳高考的农民工子女,每年都不少,一般都要重新找高中交费借读,给农民工带来很多不便。 农民工子女不是“高考移民” 武汉市49中校长肖智慧说,今年该校有3名农民工子女不得不回到老家高考。这几个学生都很优秀,都是从小学起就在武汉读书,并不是“高考移民”。 一位在汉某高中校长说,户口限制已影响到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自己辛苦培育的好苗子,却要回老家高考,不能算自己的高考录取率。今后,高中就不会再主动去初中招收农民工子女,教师对农民工子女可能就不会那么尽心尽力。 武汉市最大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春苗学校副校长黄执宗说,高考“一刀切”回老家,的确挫伤了农民工子女在汉求学的热情。 户口限制能否改为年限限制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冯桂林说,目前,为了让农民工子女有公平求学的机会,武汉已解禁了中考限制。但如果对这些孩子的高考户口限制不能取消,解禁中考限制带来的公平求学,岂不是又功亏一篑? 肖智慧校长建议,教育部可考虑适当修订“高考要在户口所在地报名”的政策,使之一方面能严堵“高考移民”,另一方面又能让农民工子女有公平高考机会———比如改设“年限门槛”:只要在某一城市的高中连续就读三年,就不算“高考移民”,就可在此地高考。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