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重设师范生免费制度,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成为一个新的焦点,引起了考生以及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这六所师范院校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 一些高中的老师认为,这样的利好消息对优秀贫困生来说无疑增加了一个选择。某重点高中教务处负责人说,部分考生获悉后,立即对此进行详细咨询,尽管政策还没有落实,但对部分考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并且,这六所师范类学校都是名牌院校,一般录取分数都比较高,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热爱教育事业的考生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此,我们不妨采用多维的视角进行透视—— 视角一:构建和谐园丁园 曾几何时,师范免费教育对考生,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考生具有很强的磁力。一些优秀的寒门学子凭借读师范,步入渴慕已久的象牙塔,毕业后成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进而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总体素质。的确,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师范教育的情形怎样,对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从根本上影响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多少年来,师范免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磁场效应,吸引着一届又一届考生。师范生免费制度的重新推行,意味着在教育完全市场化的圆圈里洞开了一条裂口。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此举对提高师资素质大有裨益,给欲从事教师工作的考生一个能提升自己的适度空间。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曾指出,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着中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当前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是质量问题。华师大的钟启泉教授更是语出惊人,按照新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不合格。这表明,当前教师质量不能满足中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确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据专家预测,从静态上分析,到2020年,我国还需要300万名教师;从动态上说则需要500万名。这当然有赖于师范教育来提供,但是目前缺乏一个培育高质量教师的好氛围。在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师范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区别日渐淡化,师范生免费读书且给生活补贴这个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已经名存实亡。原来在农村地区,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考生还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但是近年来,一些家境不好的优秀学子未免对师范望而却步。一位高三班主任说,班级五十多名考生中,每年前25名考生没有一个报考师范院校。 入口直接关系到出口,如此一来,师范院校鲜有人问津,何谈师资素质,其提升自己“质量”的拓展空间又有多大呢? 从另一视点着眼,此举还会有助于重塑教师的道德形象。历经市场潮汐的洗礼,教师头上的道德光环似乎开始逐渐消退,不再被学生们认为是当然的道德楷模。学生正处于养成教育的阶段,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其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一些教师的素质不高,其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态。由此,个别学生甚至认为,老师教书只是为了赚钱,而并非是桃李园中辛勤的园丁,所谓园丁精神更无从谈起。免费制度会使师范生,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师范生,对国家、对社会产生一种感恩的心态。当其胸怀此种心态登上讲台后,就不会仅将工作看成是一种谋生的必要方式,而会将其视为一种教书育人,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良机,进而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当然,提升师资素质,重塑师德不能仅*“师范生免费”这一条举措来达成,但其毕竟提供了一个合理前提,也为教师奠定了一个自我修炼的基本平台。 视角二:收费免费利弊谈 过去,我国对师范教育长期实行免费政策,对考生报考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考生是否选择读师范的一个砝码。高校实行收费后,一段时间内对师范院校采取减半收费的办法;从2003年开始,师范教育实行全额缴费,结束了几十年免费读师范的日子。与之相对应的是,毕业后可不受限制、自由就业。其产生的结果,一是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明显减少,二是师范毕业生中比较优秀的也不去从事教育工作。 重推师范院校免费,能够吸引大批优秀考生报考师范院校。毋庸讳言,大学收费已经成为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师范院校免收学费对那些本来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考生、特别是家境困难的优秀考生自然会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样一来,生源质量得到提高,部分贫困考生入学难的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 曾记否,2003年广东高校师范生将实行全额缴费上学的消息甫一传出,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不由探讨这样一个话题:一旦结束实行了几十年的免费读师范政策,是否会影响考生报读师范院校的热情?是否会不利于未来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否会令部分贫困考生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当时,一些高校对此是持乐观态度的。他们认为,缴费读书的师范生今后可自由择业,高就业率只会加重考生选报的砝码。在解决贫困生入学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校方也积极谋求解决之方略。如广州大学表示,对于有困难的师范生,学校方面会有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助学金、减免学费或缓交学费等资助政策,尤其是贷学金方面,凭着以往经验,银行很乐意为就业有前途的师范生提供贷款。学校会以学生为本,保证没有一个考生入学后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方面指出,鉴于该校的贫困生比例会比其他学校大,学院多年来对贫困生推行行之有效的“绿色通道”,保证了一批批贫困生都能完成学业,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而一些家长和考生则非常关注师范类院校的收费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某同学认为,这一政策对贫困生是个挑战。他们会为了能够完成学业,通过做各种兼职来赚取学习和生活的费用。还有同学说,不少贫困师范生是依*国家优惠政策完成学业的,未来师范生全额缴费后,可能会使一些落后地区的优秀考生不能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另有同学提出建议,师范生的优惠政策可以继续,如果贫困考生选择毕业后肯定做教师,则可继续享受国家原有优惠政策;一些不想做教师的考生,就必须全额缴费上学。 收费兮?免费兮?不管存在着怎样的争议,无论将来趋向如何,毕竟为贫困家庭的优秀考生开启了一扇门,使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踏上教师的圆梦之旅! 视角三:寒门学子辟“学”径 师范免费的部分回归,最根本的就是找准了一个契合点,对于贫困家庭优秀考生有好处,对全社会也有益,堪称一个良性的人才选拔途径。实行起来,会吸引那些贫困的高分考生,从而能令贫困家庭和社会需求实现“双赢”。 1998年高等院校全部并轨后,学费标准呈现连年大幅度增长之势,目前,一名学生大学四年的花费至少为四万元。对于不少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上大学,本是家境贫困的优秀考生通过学习改变一生命运的良机。他们在高考中成为胜者,一只脚踏入大学门槛,却因每年动辄几千元的学杂费、生活费的困扰,另一只脚迟迟难以迈进。20年前,家境特困的考生,可通过选择师范类院校,非但不用交费,每月还能领到一定的补助,从而能保证安心学习;而师范等部门也因此选拔到很多高素质的人才。 此种“学径”在近些年似乎已鲜见。上不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往往*的是分数和金钱这个调节阀。为渡过经济难关,学子们可能无法安心学习;对于一些重在社会服务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职业,他们就业时也可能无心选择。 关于大学收费成本核算的争论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一直是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大学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些纯理科专业和文史专业根本不需要高端的实验设备,主要成本就是理论书籍和文本资料,因此不应该和其他专业收费相同。而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成本相对于大部分专业都是偏低的。 在国外,悉尼大学的培养成本因专业不同而大相径庭,一个学医学的学生一年的培养成本为25万元人民币,一个文学专业的学生可能只需要五万元人民币。一般来说,本国学生所支付的学费相当于培养成本的三分之一,比如一个文科学生一年学费大概就是2000多美元,这对于澳大利亚的家庭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在牛津大学,英国和欧洲的学生收费与其他地区的收费是不一样的,不同学科的学费也不一样,像医药学这样的学科收费会比较高。美国斯坦福大学因为担心经济压力给有能力的贫困学生造成过分负担,决定免去家庭年收入低于4.5万美元的学生的学费。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也实施了类似的举措。 再让我们将视角投向国内——浙江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秋季起免除该省高职以及大专院校的农业种养技术等34个专业的学费。浙江省政府此番为农林学生“买单”,称得上是高校不同专业区别收费模式的探索。无独有偶,北京市教委2006年对所属院校师范类学生继续实行免学费政策,就读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三所高校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不交学费。 入学的门槛降低了,在吸引优秀考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会保证有比较充裕的优秀师资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进而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打好基础。 如此一来,一些优秀的寒门学子就不会站在象牙塔前空自喟叹:大学,想说爱你不容易!ZK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