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打基础,步入高三,就进入高考三轮复习的巩固阶段。复习的关键不在于复习了多少遍,花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题,而在于吸收消化了多少,能否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融会之法因人而异。一些形象思维好的人可借助图文列表,形成密集的思维网络;一些逻辑思维强的人可通过重点突破几大难点,再逐一蚕食细枝末节;等等。总之,是一直保持对知识的熟练,以至随心所欲地综合运用。而高考考查的正是对知识的熟练程度!
(A)数学篇:
数学之路没有捷径,除了训练出来的敏锐思维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看题。
当然,高考的题目肯定是从未见过的,但至少是你熟悉的类型。万变不离其宗,改变参量,变换条件,看来面目全非,但总会留下原来的影子,而我们能做的且必须做的,就是尽可能接触它们的原型,了解衍生的变化,掌握大致的解题走向,方可触类旁通。因此,立足高考,我们必先得明确考察范围,抓住一切考点。高一、高二就是把握考点的最好时机,知己知彼,以硬克硬,勿存疑虑。总之无论出什么题,都不会怕,就成了。
复习中,大体上紧随老师的讲课节奏,课不能不听,题不能不做,以上课的复习资料为主。但我更强调多找几个“兴奋点”,例如找一些相关资料,试卷集、专题训练题之类,既可进一步加强训练,又有种领先一步的心理优势,但绝不能偏离高考,或艰涩高深,更不能一味沉溺。所以,最好由老师推荐相关资料。
同时,应熟悉高考试卷题型设计,分重点把握,逐个板块攻克,尤其须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多下功夫。高考时间有限,一题受阻,难免会影响后面答题的心情与时间、效率。因此平时就不应留下隐患,争取高考中一气呵成。
(B)技巧篇
一、控制练习的量。题海战不可取,但一定量的练习还是必需的。第一轮复习应以常规习题为主,二、三轮复习,应多做一些试卷,其中,各省市的质检卷优于一般模拟卷,高考卷又要优于质检卷。
二、“看题”法:掌握题意后,迅速联想起各条件的应用、关联,可能的几个突破口,明确大致思路方向。然后才动笔或参见答案,注意关键及易错点。前几步若能在一两分钟内无法完成,说明你仍未熟悉该类问题。而在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此类看题训练远比做题重要。
三、立体几何:传统常规方法与空间向量法结合。我常在传统方法上思考两三分钟仍无头绪时,即刻转用空间向量。空间的向量的优越性在于,基本无须添加辅助线或想方设法平移到同一平面等。只需成功建立坐标系,点面、线线、线面、面面间各种角度,距离关系都在数字的运算中一目了然,尤其是探索性问题中有着巨大优越性。而且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关系类似,易学易记,所向披靡。要求:驾驭数字的能力过关。
四、解析几何:难度颇大,最好专门分类总结,例如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圆锥曲线与向量、定比分点综合,恒过定点问题等,建议通过多接触典型题目以总结出一套通用的解题方法。
五、压轴题中若涉及不等式、数列的问题,考查难度往往很大,因此高屋建瓴地熟练掌握数学归纳法、放缩法、通项公式递推法等相当必要。
(C)理综篇:
自实行理综后试题确实简单化了,而大多数人的思维似乎也随之简单化了。但我们真的应该简单处理吗?两个半小时稍纵即逝,我们又凭什么向300分发起进攻?
众所周知,高起点才有高收益。若只期望达到规定的目标而从不谋求超越目标,就将永远无法打破外界的思维束缚。以物理为例,倘若你的目标设定在竞赛上,那么高考物理你基本上可以不用担忧了。因此,我们的标准不应随波逐流,更不应懈怠。与此同时,还应看到,理综题目赋分高,一不慎,损失极为惨重。所以,胜负之争有时往往取决于思维的缜密程度。而尤其到了最后复习阶段,众多高手纷纷落马,错因往往是很小、很低级的错误。不仅是粗心,更主要是缺乏种一贯以来的细致习惯。
对于理综,应立足于高考试题,先了解题型设计,再实施重点突破,逐一蚕食。理综考的内容是活的,掌握题型是必需的,但不必作什么押题,而最终回归课本才是根本。
物理:高考计算题重点在力学、电学两大板块,可以有针对性地参考往年高考真题,尤其是2004年以前的压轴题等,我们的难度不应降低,而且要注意控制做题时间。实行理综后,我一般在30分钟内解决3道计算题。因为高考总不会允许你用1个小时去解3道计算题。
热学、光学、原子学等知识较为零碎,主要以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甚至一个内容只有一题或一个选项。所以,对这些理解能力要求稍低的“粗糙”知识,应着重于记忆。而且任一点都有可能是考点,不应掉以轻心。
高一、高二大量做题,到了高三,就是彻底检验的机会了,在看书时,你不妨联想某个内容有何考法、命题点在哪里、与哪些知识相通。如此,往往能在复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最后,甚至不用刻意为之,各种知识都可信手拈来。
化学:有人称之为理科中的“文科”,实际只是说它的记忆性较强。而事实上,化学无需文学的感悟能力,也无需大量背默,而更着重于运用层次。一旦你摸清、看透一个内容的玄妙,它就深深地根植于你的记忆中了。
化学知识板块条理清晰,各族元素的性质、化学平衡、有机物、水解、电解池/原电池、几大工业制法等,可分重点突破。所有化学方程式(着重氧化还原、有机式)、水解式(双水解)、电解式,无机物、有机物物理、化学性质,“粗糙”知识点如工业用途、合成材料等则需要时常温故。我不习惯为了硬记而硬记,而是在解题中熟悉各知识点,在应用中融入自己的“记忆”体系,我的“兴奋点”在于,从中能发掘出一些深层次的奥妙,能因此乐此不疲。到了考试,即使没有复习,似乎记忆空空一片,却能在答题中从容应对,条件反射地反应出相关内容。这是熟悉到特定熟悉后的融会贯通了,也不妨说是“无招胜有招”。而当你达到这个层次时,你会发觉,无论高考怎么考,都尽在你的掌握之中。
生物:是最易得分的,也是最难得分的。易,在其源于课本,有迹可寻;难,在于高于课本,迁移性强。但试问,当遗传图分析、三大工程、实验设计都尽在你掌握之中,余下的又有何足惧哉?在高考复习中,就是要以硬克硬。因此,抓住重难点知识、板块的复习,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复习中梳理基础知识,整理板块提纲,明确要点,总结出相关联系,采用自己的形式重组,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此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课本中的任一句话,甚至一个例子,又或是课后习题等,都可能是命题点。而实验题的突破口更可能是课本中的一两句话。可见生物是最依赖于课本的,而又高于课本。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就是要全面的回顾课本。
实验:高考实验的考察,实际就是一种纯理论考察,与实验室的动手实验基本不挂钩,因为各个注意要点、方法、步骤、结论都可以从理论上得出。而高考考的也正是这种理论分析罢了。我并不希望大家放弃动手操作,但不得不承认,关键仍在于理论。物理实验有时会提供器材,完成某个设计。因此,熟悉物理课本中的各个实验原理尤为重要。而化学与生物的操作实验与考试中的实验相关实际不大,虽然生物的实验要求层次较高,但实验题也与我们实验室的实验相差颇远,考的是更高一层次的理论分析而已。
(D)英语篇:
英语试题之多,你不可能用2至3分钟来思考一道题。而题目也总有不懂的,遇到难题有时甚至只能凭语感,但总之不能犹豫,也不能留空。速度是练出来的,控制好时间,总有检查的机会。
我学习英语的方法与化学异曲同工。我习惯用语法(包括句型、短语搭配等)指导答题,最佳的方法是一眼就能看到正确答案。当然这需要大量地记忆与回顾以至熟悉各语法知识要点,但功夫不可不下。只要能把握到其中精细的玄妙,记忆起来也是一种乐趣。
要提高阅读就得先扩大词汇量。课本中大量复杂单词,阅读中往往不常出现,因此还应从阅读中扩大词汇。在阅读中观察单词的用法,培养推测生词的能力,方能为阅读、书面表达打下基础。
另外,还可效仿“疯狂”阅读,它实质是搜罗众多典型题目,让你读到熟而条件反射产生的语感,能否解题姑且不论,但当你能畅所欲“言”时,整个人的信心与精神状态都极为不同了。
(E)语文篇:
语文重在积累。保证一定的阅读量,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而纯粹地研究阅读题的答案,只是舍本逐末。语文看似知识纷杂,但仍有重点可破。最强的一点就是最弱的一点。如对高考作文有自信的人绝不会对语文没自信,作文结构、立意在于思维的深度与角度,而文采则应在平常有意识的培养语感。多看些历届高考作文,相信会大有裨益。
字音字形、成语俗语、改错标点实是一大门学问,更是高考的一大失分点。复习中往往将其放在最后一部分,大概总有一种轻视之心,只顾临时抱佛脚。但我认为,越早复习,收效越好。就以字音为例,大多数都似是而非,误用现象在我们日常用语中俯拾皆是。到了最后,你甚至会有语言习惯被“颠覆”的感觉。因此,养成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才是治本的良方,时常保持一种熟悉,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见,语文重在日常基础之中,就连背诵等,考前的复习意义其实不大。
另外,在语文科复习方面,往往缺少像理科般的一些固定训练,因此*的应主要是自己的积极性,而不能只一味依赖于教师的督促安排,最好能有自己的计划,持之以恒。
(F)学习锦囊:
1.生物、化学、英语等需加强记忆的科目,往往需要回顾以前的习题,而在当时一有易错的、精典的题目我总会作上记号,如打个圈之类。看似举手之劳,往往作用颇大。尤其是在复习阶段能扫除许多以前的思维盲点。
2.学习中各科虽说要平衡发展,但最好要拥有自己的“拳头产业”,在一两科目上出类拔萃,再带动其余。但绝不能专攻弱项,以致落下强项。因为所有科目都得保持一种熟悉感,才能平稳地向前发展。
(G)量时篇:
大家都知道集腋成裘,但时间往往在你犹豫不决的瞬间溜走了,因此,学习一定得有计划,尤其到了复习阶段。最简单的是列出计划简表,可以列出按章节复习的时间段,主要参考书目(精且少),明确要达到的目标。一般来说,计划并不可能百分百完成,能完成50%的算是正常,能完成70%的就值得引以为豪了。“一切都应有计划,计划要服从于变化。”而真正成功的计划是形成了的习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行之有效地运用时间。我希望大家能抓住早读前、午休前、晚读前的一段时间,而且最好能有始有终、专时专用,才能习惯成自然。如:早读前可抽20分钟左右做听力训练;中午固定1小时完成一份英语套题(除作文外)。而我的一份《数学天利38套》就是在两个月内,大致用中午1小时时间完成的。同时,这几个时间段往往是闹中取静、磨炼心志的良好时机。
不要埋怨时间,更不要埋怨自己做不到!
此外,考试中,时间的安排是一个关键因素,可以根据个人经验限定做题用时,以便调整进度。甚至你可以在考前迅速把试题分板块逐一列出大致时间安排。
(H)心态篇:
高考前,考试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众多高手常常是越考越错,越怕错越出错,而且是小问题、小漏洞纷沓迭至,似乎防不胜防。实际这是种潜意识的紧张,心理上放不开,而此时能力已不是制约因素。但真正面对高考,又有几人能放得开呢?二统前当我在一次次模拟试中徘徊不前,在一次次希望的落空后,我对二统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想着考过之后再说吧。而往往,因有了之前坚实的基础,此时却最易无心插柳柳成阴,在二统中形势峰回路转,直走而上,我突破了一向桎梏着的瓶颈,遥遥领先于众人,而之前的低级错误、思维漏洞等都烟消云散。
放开了,反而得到了。
(作者,2006年以玉高理科总分第一名考上清华大学)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