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实际命题中,当考查重点词语和句子时,考查的就不仅仅是理解能力了,它也常常与表达作用的“鉴赏”、反映作者思想情感或者结构的“分析”组合在一起。因此,做题时要注意多个思维角度。 1、 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同时起作用。所以,答题时要把握三个角度:第一,指向描述的对象,明确对象,揭示特征;第二,指向情感或主旨,点明对主旨或情感的表现作用;第三,指向形式或手法,指出与其他普通词语相比的好处。答题时,尽量从这三个指向出发全面考虑。 在2006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的阅读题《秋光里的黄金树》中,其中一题是考查“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一句中“童话”这个词的理解。这决不是简单地考查“童话”的词典意思,因此首先必须关注它在文中的语境: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由此可知,“童话”所指向的对象应为“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如今,这似乎永不消失的森林却完完全全地消失了,因此,人们只能在想象中才能见到这片森林,从这个意义上说,森林与“童话”是有相似点的,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能唤起人们想象的美好的事物。显然,作者采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地表达了“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那么“童话”的语境意思就是:“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江西卷参考答案) 2、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含意”多指隐含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要发掘“重要句子的含意”,首先要注意句子的特点。 第一类是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表达委婉、内涵丰富的句子。做这类题,同学们应该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把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意蕴丰厚的内容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解释句子所蕴涵的意义。请看下面两个题目。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乡村的瓦》2006年四川卷) “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泪与笑》2006年福建卷)。 这两句话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形象委婉,我们所做的就是把它通俗明白化:“瓦是童年的底片”,意思就是“瓦”像底片一样自然记录了作者“童年”的“乡村旧事”;而在《泪与笑》中,“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指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第二类句子本身不难把握,但由于指向的范围是句子所在段落、层次甚至全篇,因此我们做题时要考虑其在文中的作用,如:它对于篇或段的内容或主旨的作用;它是不是表现了哪种形象的某些特征;它在形式表达上有何特点及效果;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等。 如《杨柳》(2006年辽宁卷)中的第19题:“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做这道题有三个思维角度:结构、内容主旨和形象。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它位于文末,是起归结作用的关键语句,同时富有抒情性,有卒章显志的作用。此外,此句涉及垂杨形象,它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柳的赞美,表现的是杨柳形象的主要特征:“最能象征春的神意”也即采取 “下垂”的姿态,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而忘记“根本” 通过以上对考纲与考题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当面对试卷上针对重要词语和句子所设的题目时,应尽量多角度思考,准确完整地回答。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