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保会提示:高考保健≠保健品
本站4月24日讯 高考临近,各种保健品的广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打着“增强记忆力”、“补充大脑营养”、“缓解大脑疲劳”等等的口号,让许多正为如何搞好考生后勤而犯愁的家长们眼前一亮。时值“非常时期”,自然家长们也不吝“小钱”,什么保健品都“值得一试”。保健品的宣传可谓天花乱坠,但往往未必真有其效。4月23日,厦门市消保会发出了今年第3号消费提示:高考保健≠保健品。
厦门市消保会有关人士提醒市民迷信保健品不可取。他说,保健品的作用是改善亚健康状态,它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的作用,只能起到一个调理的作用。保健品消费关键是要根据自身状况去选择适合的保健品。因而考生家长寄希望于保健品广告中 “十全大补丸”似的效用其实并不实际。况且,一些保健品中含有兴奋剂或是类似于激素的成分,考生在服用这些含激素类的补品后,可能会出现发胖、内分泌失调等现象,这对考生实是不利反害。此外,考生体检之前服用保健品还可能影响其转氨酶的值,导致体检结果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