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理性进行高考改革 探寻难易平衡量,功夫在命题 前面叙述了因为高考命题存在误区,高考改革路难行,频繁“变脸”而未达到追求的目的。进而改革建议与试行方案频频出招,使得高考改革陷入迷宫。于是乎有主张快刀斩乱麻——废止高考。 如果不明白高考同高考命题之间的深层次微妙关系,容易把素质教育的困难都怪罪于高考。因此时有废止高考一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实际上,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高考制度不能废也不必废,问题在于高考命题的“偏、难、怪”造成低分数乃问题所在。可以用分数激励上进,不留神的话,分数也会伤害、扼杀人才,套上一句古训:“水则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应该做好“分数”这篇文章。 姜钢同志说得好:“高考应当为推进素质教育引航,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我们应该挖掘考试的潜能,扩大正面引导作用缩小负面影响,使当前考试的导向功能中太多的抑制与伤害作用转化为激励作用,使考试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上担当重要角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 当然,各方面对高考改革的期望值很高,教育界内部对高考的认识尚存歧见,改革高考就显得为难,于是病急乱服药,出现了高考改革像川剧“变脸”那样的被动局面,似乎没有教育规律也无章法可循。中学为了组织学生参加高考,年年均需小心应招,也是手忙脚乱的。 我们是不是把事情复杂化了,总是在高考科目组的设置上搞排列组合,出无数的可能设置。实际上,只要高校招生要举行考试,不论采用什么方案,都要有试卷,也就有命题,考生都要接受命题。我们可以注意到: 科目组设置变化再多,不变的是命题!何不花点功夫做好命题这篇文章? 高考改革路在何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命题是“高校招生”与“中学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是“高招”与“指挥棒”两功能的结合点。探寻新的改革出路,将经过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来统一高考的目的和功能,找寻有效且可行的高考改革路径。使姜钢副司长说的两个“应当”成为两个“可以”。 “高校招生”与“中学素质教育”(“高招”与“指挥棒”)的结合点是试卷中的命题,我们要调控命题难度的平衡量,使得“高招”与“指挥棒”的两个功能协调统一,两全其美,得到和谐的“兼顾”。 高考改革,做命题文章的具体方案是: 以及格率为标志调控高考命题难度,使高考及格率大体相当于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招录取率,并且尽可能使优秀率大体相当于各省市自治区的大学本科第一批的录取率。 改革方案存在风险吗? 首先是对素质教育有利或者不利,或者没有作用;素质教育的内涵,在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中有全面的阐述,通常可以用三句话来理解和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两全主动发展”)。 降低考试难度,有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好的自信心,有利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两全主动发展”。 提高考试及格率,是从“精英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而言)”、“大众化教育(对高等教育而言)”的必然反映,也是实现公平教育的时代要求。 其次,回到“三个有助于”来看。对高校录取新生有利或者不利,或者没有作用。提高高考及格率和高分率,扩大录取区间,缓解“扎堆现象”,有利于高校录取工作顺利进行。优秀考生同样分布在高分段,不至于被埋没。这不但已经被实践所认可,而且还没有因为分数普遍太高而在高分段“扎堆”造成录取困难的“教训”。 二十多年来福建省的中考及格率从1984年的14%左右提高到70%左右,十多年来福建省的高中会考及格率稳定在95%左右。实践结果可以说明高的及格率是可以操控而且高中录取工作是顺利的。 再次,提高高考及格率是否存在“不公”问题,引起公众不满,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实际上,除了“尖子生”(及其家长老师)或许会感觉自己不再显得十分突出以外,似乎没有人存在利益受损而认为“不公”的问题。 第四,会不会埋没人才?高考命题改革,提高及格率,引导中小学考试不出难题、偏题和怪题,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对于在某一方面有兴趣、有专长的学生来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会有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发现、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专长。这样,实际上有利于出现更多“拔尖”的苗子。 最后,是否增加人力、财力、物力投入? 因为仅仅涉及命题难度的调控,组织工作、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均无异于通常的高考命题全部过程。当然,在遴选命题人员、统一认识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更细致的工作。能够落实“三个有助于”,这点代价是值得的。 因此,从调控“高招”与“中学素质教育”的平衡量——高考命题入手,改革高考是可行的路径,理顺高考的目的多元、双重功能的关系,高考能够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引航,成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 2006年江苏山东以及北京河南等地,改革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初见成效。 河南省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线普遍提高:文理本科线最低为517分,文理3批6条线比去年提高22分到29分。文理高职高专一批分数线分别是467分和480分,全部上了及格线。河南的分数线为啥这么提高得快?他们认为,“一是由于我省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扎实;二是教育部一直要求尽量降低高考试题的难度,提高考生的成绩。从考生的反应来看,今年的试题难度不大。”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线联平认为,今年的考题更利于考生的发挥,也体现了北京教育的实际水平。考生分数比较高是因为多数考生在考试中发挥得比较好。参考近几年其他省市的命题,都呈现出高考题目难度下移的趋势,这代表了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他认为北京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不搞偏题、怪题,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更有利于了解考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 改革高考命题,其“指挥棒”效应威力巨大,可以把中小学生从低分中解脱出来,有利于他们立志成才的自信心的培养。 改革高考命题不涉及高招与高考制度本身,只是从命题难度调控及格率,所以是可调控,低风险,易见效,不增加投入的路径。 高考改革以及高考命题改革,是教育思想的深刻改革,是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难度大,任重道远。 常招生但高考多变,实施改革须理性; 不平衡则宽严皆误,从来命题要用心。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