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家长 高考让我们轻松上阵2007-5-23 8:11:00 阅读 参与讨论()

【考生篇】 首先,还是要正确认识压力。承认自身压力的存在,要明白有压力是正常的,你也需要这压力。不要恐惧压力,要学会和压力和平共处,要感谢压力,因为一定的压力给你最好的状态。 其次,要调整对高考的态度。高考,从目前国内的升学制度来说,是必经的。你要学会接受它,并以积极的心态。当然,高考也不是绝对的,通过高考,你或许会离你的人生目标、成功更近一步,通不过高考,人生一样可以成功。客观、积极地看待高考,正确的态度是成功的开始。
【考生篇】
    首先,还是要正确认识压力。承认自身压力的存在,要明白有压力是正常的,你也需要这压力。不要恐惧压力,要学会和压力和平共处,要感谢压力,因为一定的压力给你最好的状态。
    其次,要调整对高考的态度。高考,从目前国内的升学制度来说,是必经的。你要学会接受它,并以积极的心态。当然,高考也不是绝对的,通过高考,你或许会离你的人生目标、成功更近一步,通不过高考,人生一样可以成功。客观、积极地看待高考,正确的态度是成功的开始。
    然后,要学会减压的一些具体方法。
    1.呼吸调整法。
    闭上眼睛,将意念集中在呼吸上,用鼻子用力吸气,吸到饱满时,再将气体通过鼻腔呼出。反复几次,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
    压力大时可做呼吸练习减缓压力,学习累了,也可做呼吸练习放松放松。
    2.肌肉紧张放松
    闭上眼睛,选择手臂或其他任何一处肌肉,先让该处肌肉慢慢紧张,紧张到极限,突然放松,然后再紧张,放松,反复几次。同时配合呼吸。可以让全身放松下来。
    3.想象放松
    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思维进入想象。想象自己进入高考考场,开始考试,体会到那种真正进入考场的紧张状态,然后用呼吸放松法或是其他方法放松下来。多想象放松几次,模拟体验紧张和放松,真正进入考场时,能较快地适应考场气氛,放松下来。
    4.注意力转移。
    学习较长时间后,可做些运动、音乐、散步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放松。
  5.积极应对。
    根据自己的状态,明确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合理安排学习、休息的时间,自我调节。
    【家长篇】
    家长的心态和情绪对考生影响很大。家长也要以平常心态应对孩子高考。张载福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常会碰到越是期望孩子达到,孩子越是达不到的问题,甚至会适得其反。大多数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不尽然。这跟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表达要求方式有很大关系。家长最好采取一定的策略,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自己说出来。比如说要用功学习,家长最好不要直接跟孩子说:“你要用功学习,我们给你创造了多好的条件……不用功学习的话,会……”而是引导孩子,让他自己说出“我要用功学习”,不学习会怎么怎么样。让孩子做作业等情况也是如此。
    那么,面对高考,家长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温馨、没有压力、美好的家庭氛围。不要把高考的紧张不安的气氛带到家里,尽量以平常心态对待。家长的小心翼翼,实际上已经给了孩子莫大的压力。
    生活上,给孩子适度的帮助,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学习之余,处理些吃饭、打水等生活琐事,也是一种放松和调节。学习并不仅仅是课本,在生活细节中也能得到很多,有时还可能获得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灵感。
    又是高考时节。对于高考,我们赋予的注意力已非常之多,每年“如何应对高考心理”、“高考焦虑”等都要拿出来重谈,没有必要吗?也还是有的,因为每年面对的考生和家长是不同的,因为多说几次,多强调几遍,我们看过的、听过的会让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变化。或许去年前年你不是考生,不是考生家长时业已注意过了面对高考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调整,但身份的不同,感受也不同。不管怎么说,高考,还是目前许许多多学生和家长的一道坎,而我们所做的,只希望考生和家长在过这道坎的时候,能更轻松点,更充足点。
    为此,结合个例,请市第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张载福对高考心理和压力作了一些解释,并提供了一些减压、放松、调整的方法。
    尽管高考改革提了这么多年,争了这么多年,高考改变命运的基本原则却没有变,高考,还是学生和家长不得不面对的人生的第一场大考试。对此,感受到压力、紧张,是正常的。张载福解释说,人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时,就会有心跳加快、出汗等精神紧张的表现,这是大脑受刺激的正常反应,也是人所需要的。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智力、体能,考试时需要一定的压力和紧张,这时身体、心理各方面的状态是最好的。而压力过大,紧张过度,就会有反作用。会产生记忆力下降、逻辑思维能力变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现象,生理上则会容易出汗、胃痛、头晕、腹泻、尿频尿急等,情绪则会抑郁或暴躁。此时,需要及时调整心理状况,用转移注意力或是调整目标等方法积极应对,调试到最佳状态,以应对考试。
    案例一:“领跑者”的压力
    王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人缘好,学习成绩更好,是同学眼中的典范,老师眼中的“种子选手”。
    王丽各科全面发展,数学、英语是她的强项,没有明显的弱项,每次考试王丽综合成绩都在学校一二名。父母、老师都认为第一的位置属于王丽的,考得好是应该的,稍有落后就是不正常,甚至王丽自己也认为自己“必须”考好,“必须”是班里最好的一个,每次考试都“必须”在全校排名前三,而高考,父母、老师和她自己也给予了她一样的期望。但,就是这个“应该”、“必须”让王丽背负了极大的压力,随着高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与日俱增,王丽开始焦躁,平时的学习高效率也下降了,越是在意,看书、做题就越是达不到原先的效果。
    王丽还发现自己容易出汗了,还经常头晕、胃痛的,上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急坏了父母和老师。
    心理分析:处于“领跑”位置的人,较之跑在后面的人有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一直处在第一的位置,久而久之,旁人和他自己都认为他就应该处在第一,可事实上,没有人是应该在第一的,这就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要求自己必须达到最好、最快、最高,让自己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一旦压力超过了负荷,就是反作用了。有关研究表明,当人对一件事情静心专注时,正是大脑功能发挥最佳的时候。学习也一样,平心静气地专注时,学习效率才最好。
    案例二:理想的距离
    志向远大的晓晓立志一定要考上浙江大学,为此,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并且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她的成绩已经有了不错的提高。老师也说,晓晓能照此坚持下去,考试时正常发挥,考上她理想的学校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晓晓心里却慌起来了,总是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够,书看得不够透,习题做得不够多,觉得自己离目标渐行渐远了。同时,最让她心慌的是,她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懒”了,习题做不完,上课总是走神,要背的内容老是不能记住,精神也大不如前了……
    心理分析: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即称为倦怠心理。有明确的目标是好事,根据目标制定计划,保持适当的压力,都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但凡事都讲究个“适当”,有张有弛,张弛有度,才是良性循环。若真的觉得自己准备不足,不妨及时调整目标,将目标降到自己十拿九稳的学校,心态放松了,学习效率反而上去了,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
    案例三:高考气场
    小李的成绩中等,但上大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自己感觉压力不是很大。可是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能再好一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家长不变的期待,而唠叨式的关心又是大多数母亲表达关心、期许的一种方式。饭桌上,妈妈连珠炮似的发问让小李忍无可忍,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事后小李又觉得对不起父母,后悔万分。他也知道父母其实就是关心,多问了些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沉不住气呢?
    小李说,这段时间,学校里,家里,高考都是唯一的热门话题,高考的气氛无所不在,躲都躲不开。平时,作为男孩子,小李认为自己的神经是比较粗的,不太会感受到压力、紧张。可是这种空气中都是高考的气氛,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旁边有人说起高考,问起学习,小李的烦躁就不打一处来。
    心理分析:外界的氛围、压力通常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大脑会吸收外界高兴或紧张的气氛,进而影响自身的情绪。高考,从家到社会,给予的关注都只高不下,围绕高考的一系列关注、争论,在每年的五六月份达到顶峰。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充斥的也都是高考文章,这都给学生们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充满紧张气氛的高考气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紧张是不可能的,社会对高考的热度暂时改变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正确对待紧张和压力。要认识到一定的紧张和压力,可以刺激大脑运动,产生兴奋,考试时是有益的。要利用这分紧张,转压力为兴奋,成为备考的一种助力。
    另外,家长在关注孩子成绩的时候,更应关注孩子心理动向,注意引导,不要让珍贵的亲情变成一种负担。
    案例四:过度敏感
    吴明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用功努力。但他总觉得这个同学比自己更用功,那个同学的复习效果比自己好,总是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他就恨不得一天24小时没有吃饭、睡觉的时间,只要有空就逼着自己看书、复习,想或许这样就能赶上同学的进度了。看到同学在看书,吴明就认为自己又落后了一点,紧张过度。
    心理分析:欲速则不达。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不仅会让自己的精力、体力过度透支,引发严重后果,效果还不见得好。跟同学攀比学习成绩,是上进心强的表现。让自己24小时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则是不智的。吴明要明白,并不是只有超过所有人就是成功,超过昨天的自己一样是种胜利,今天比昨天多看一页书,多掌握一个解题方法都是收获。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同学。高考也不是独木桥,你上我就上不了,同学是你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你的战友,你们可以一起跨过高考这道坎。可以以合作的姿态与同学交流,互相帮助,复习中互补长短,让自己胸有成足地去应考。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5/2426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