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人数和高校计划招生人数都创新高 教育部最近统计表明,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名,较2006年增加60万名,创历史新纪录。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721万名,占71.4%。全国参加统考考生950万,其中文史类考生385万名,占40.5%,理工类考生565万名,占59.5%。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数567万,较2006年增加27万,也创历史新纪录。按当年报考人数与年初计划数比,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预计会比2006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6月7日、8日。由于部分省按照新方案实施高考或科目设置不同,所以上海、山东9日上午结束,广东、海南9日下午结束,江苏10日上午结束。 违规考生将被记录在案,考试结束前半小时才准离场 为打造诚信高考环境,教育部2007年出台了两项新举措: 一是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从2007年起,教育部将实施部、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管理。对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严重违规的考生,如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内外勾结进行作弊的考生,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供高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 二是出台了新的考场管理规定。以往的考试在开考60分钟后考生就可交卷出场,2007年则要求考试结束前半小时考生方可离开考场,即考生交卷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同时,要求有条件的省可对离场考生进行必要的管理,尽可能地压缩考场内外串通作弊的时间、空间。另外,规定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对考场实施监控或屏蔽,阻断考场内外非正常的无线通讯联系,设有电子监控考场的录像资料需保留半年备查;教育部正在加快国家教育考试考场监督巡查网络平台建设,2007年将连同覆盖更多的省市,实现更大范围的实时巡查;教育部还要求对所有考试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重点是对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的防范、识别及处置能力,未经培训考核合格不得上岗。 严惩高科技作弊的法律依据已列入议程 林蕙青司长介绍说,连续4年开展的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高考违规率降到万分之三点五左右,处于历史最低状态。2007年将继续组织所有考生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并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开展“诚信高考”的主题教育活动。 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考试违规违法行为的专项打击力度。据她介绍,公安部已向公安战线发出通知,要求高考期间各地在考点周边、网络监控等方面增派警力,维护考试秩序和环境,严防有害信息传播破坏高考正常进行。目前公检法等部门正在协商,研究对考试高科技作弊进行严厉打击的司法解释,确立明确的法律依据。 严禁体制外招生,严防招生诈骗 2007年招生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是严防两种招生欺骗、诈骗行为。 一是严防体制外招生。这主要反映在个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了招揽生源,绕开省级招生管理机构,蒙骗学生,收取高额费用,招收国家不承认学历的学生。教育部要求省级教育部门要对本地区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等加强管理和监督,如对其招生章程和广告进行审核方可发布。 二是严防社会不法分子实施招生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家长的侥幸心理,谎称可以搞到内部指标、计划外名额,号称多花钱后分不够也能上大学等等,使考生家长屡屡受骗,这样的事每年都发生若干起。如吉林龙凤集团招生诈骗案,700多名学生受骗上当,诈骗金额达到4000万元,而实际上无一人办成入学。教育部希望通过媒体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相信那些诈骗分子的种种许愿,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高校招生没有中介机构或代理人,没有特批指标,也没有计划外招生。政府不会替体制外招生埋单,不会替骗子埋单。 网上查询和学籍电子注册两道关卡确保录取规范 教育部门设立了两道关卡可确保录取规范。 一是省级招办和高校两级设录取结果网上信息专栏,所有被录取考生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并确认本人正式的录取结果,此为第一关卡。考生首先应从本省(区、市)招办网站上查询确认自己的录取信息,之后可到录取学校网站上获取录取结果。 二是实施新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严把入学资格关,此为第二关卡。从2007年开始,启动新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程序,实行更严格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高校将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经省级招办办理的录取手续,对入学新生实行学籍电子注册。主要有6个环节:(1)确认名单。招生结束后,由省级招办确认每一个学生的录取资格,并将确认的录取数据信息上报给教育部;(2)审查资格。由教育部依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级招办办理的录取手续审查新生信息;(3)上网公布。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网上公布各高校录取新生信息;(4)核对注册。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网上核对本校录取新生名单,确认后予以学籍电子注册;(5)双网查询。学校和学校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自将新生注册信息上网,供学生网上查询本人是否具有学籍;(6)建库备案。教育部建立新生学籍信息数据库,作为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审核依据,没有进行学籍电子注册的学生,毕业时不能进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 6月中下旬举办两次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 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通过国家“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分三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已于5月14日到5月16日举行,网上点击量近4000万次。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将分别于6月10日到6月15日、6月25日到6月29日举行。预计全部直属高校和80%以上的普通高校都会参加网上咨询。 林司长表示,招生战线将以考生为本,采取综合措施使考生志愿的满足率进一步提高。如加强志愿填报指导、改进志愿设置、对未完成计划多次公开补报志愿、增加二志愿高分考生录取机会等。近两年志愿满足率已由70%提高到90%。 推进高考公平的重点是将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 当前高考移民、加分政策、分数不平等这些涉及高考公平性的问题已成为舆论焦点。但高考作为教育公平助推器的作用还是不容置疑的。教育部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06年进入大学的新生中农村生源超过城市生源,达到52.5%,比2002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教育部直属院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比2002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女生录取比例逐年提高,2006年女生占报名总数的比例为46.5%,而女生占录取总数的比例则是48.9%;少数民族考生的录取比例近5年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1—4个百分点。 2007年教育部推进高考公平的主要方向是加大力度将招生计划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据统计,2007年中部11个省市招生计划总量比2006年增长6.8%,西部12个省区市比2006年增长5.9%,均高于全国平均5.4%的增幅。倾斜措施主要有4项:一是加强省际间支持,2007年一些教育发达省市拿出1万余名计划投放到升学压力较大的安徽、河南、广西、贵州、甘肃、新疆等8省区。二是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科计划较2006年增长2.7%,其中面向中西部地区安排计划增幅超过了4%。三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属地安排计划比例平均比2006年下降2个百分点。四是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安排免费师范生计划1万余名,其中面向中西部地区占到90%。 ■新闻背景 自2005年教育部精心组织实施了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以来,以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的“六公开”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以公平公正为核心的高考录取制度,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惠及了千万考生。之后教育部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开通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向社会发布全国各高校分省分专业的招生计划,发布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以及各类考生的资格名单,使“阳光工程”落到了实处。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