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言知识—词语—教学资料2007-8-8 14:21:00 阅读 参与讨论()

高考试题中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指双音节近义词语的正确选用,能力层级为D,试题中选用的近义实词大体分为两类:

1、读音相同(相近)、书写半同的近义词。如中止——终止、起用——启用、终身——终生、食言——失言。

2、读音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如沿用——采用、展示——展现、明显——鲜明、接收——接洽。

辨析这两类近义词时,一般采用“留同析异”的方法。也就是把意思重合的部分筛选出来,不予考虑;然后给其相异的部分组成常见的词语,进行比较、辨析;最后根据语境,选定词语。如辨析“沿用”和“采用”,其中“用”是相同部分,可以撇开,只对“沿”和“采”进行比较。“沿”可组词“沿袭”,“采”可组词“采纳”,然后根据语境来确认选用哪个词语。如“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这一技术。”根据语境例句应选择“采用”。

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几种常用的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一、从词义上辨析

1、词义适用的范围。在一组近义词中,词义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有的适用范围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例1、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________。(场所、场合)

分析:“场所”指活动的处所,范围大;“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范围小。从语境看应选“场合”。

2、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的轻些,有的重些。

例2、随着社会的发展,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终身、终生)

分析:“终身”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情而言;“终生”指一生,多就事业而言。终生词义较重,和语句表意不一致,应选“终身”。

3、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些近义词词义基本相同,但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褒义,有的带贬义,有的只是一种中性词。

例3、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______。(侧目、刮目)

分析:“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怒,是中性词;“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是褒义词。从语境看应选“刮目”。

二、从词的用法上辨析

1、词的搭配。一组近义词中,不同的词往往有不同的固定搭配对象,不能随意改换。

例4.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爆发、暴发)

分析:“爆发”可指向外迸发,与火山等搭配;可指突然发生,与力量、情绪、事变等搭配。“暴发”指突然发作,与山洪等搭配。应选“暴发”。

2、词性和造句功能。一般说来,名词主要做主语和宾语,动词主要做谓语,形容词可做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如果词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了。

例5.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的作品来的。(品位、品味)

分析:“品位”是名词,指矿石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或文艺作品达到的水平;“品味”是动词,指品尝或仔细体会。应选“品位”。

三、从词的风格、适用语境上辨析

1、词的风格。主要考虑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有的词适用于口语,风格上显得通俗些;有的词适用于书面语,显得严肃些。

例6.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______。(步子、步伐)

分析:“步伐”语体色彩重一些,多用于书面语;“步子”口语色彩浓一些,多用于口语。从语境看是书面语体,选用“步伐”。

2、语境。语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谦敬、时态等。

有些词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词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析不清,就会谦敬错位。

例7.我们家家教很严,________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令尊、家严)

分析:“令尊”是敬辞,称呼对方的父亲;“家严”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从语境看应选“家严”。

例8.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_义务。(抚养、赡养)

分析:“抚养”指爱护并教养,用于父母等长辈对子女的教育;“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从语境看应选“赡养”。

在表时态的词语中,或表进行,或表已然,或表将然,也要认真区分。

例9.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中止、终止)

分析:“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是行为进行中;“终止”指停止,是行为结束。从语境看,应选用“终止”。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084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