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例]全面关注:中学生与网络语言2007-8-10 14:59:00 阅读 参与讨论()

现象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昨天发行,考纲规定,语文不考繁难字,作文要平时训练各种文体,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02-15《四川新闻网》) 

  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首先,何为“可能”?汉语词典中“可能”有三义:可以实现;能成为事实的属性;或许、也许。显然,在此语境下,其义只能是第三种。既如此,这“可能”之下,必有个“不可能”。可如此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表述,出现在本该严肃、严谨的“国”字号大纲中,岂不过于儿戏、随便? 

  其次,何为“网络语言”?是凡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还是只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到时,真若拿出一词,谁又有资格、能力,丁是丁卯是卯地给其身份以界定? 

  其实,做为伴网络而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网语”本身何错之有?既便是从规范、净化语言的角度,也不至如此大动干戈,非弄到考场上论高低分上下。同时,若网络语言“遭禁”,那学生作文中花花绿绿飘飘洒洒的洋词洋句该如何理解?那古为今用半文不白的“之乎者也”又将怎样看待?

  网络时代,出现“网语”势所必然。这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语言与时俱进,与生产、生活相生、相存、相发展的佐证。尽管其中不乏糟粕与渣滓,可简洁、生动、鲜活,更是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试想,若“网语”真那么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也能在众多网民中生存、发展、繁衍! 

  做为全国统一的高考,致力于净化民族语言,固然没错。但对此“网语”,不可一棍子打死,更不能挟高考而令考生。依笔者之见,与其紧盯高考,在一词一句一枝一叶上狠抓不放,何如从规范“网语”这一源头去下功夫。比如加大宣传,严明条例,狠抓落实;比如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等等。经过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真抓实干,“网语”定能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网络既已净化、美化,那学生作文时用点“网语”来增色,又何须大惊小怪! 

  必须指出,汉语能历数千年走到今天而愈加枝繁叶茂,绝非冰清玉洁从一而终的结果,而是兼容并蓄广纳博采不断扬弃的必然。正是从这一角度上,网络时代出现的“网语”,对汉语言本身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而如何借之来发扬光大我们的汉语言,才是考量我们的专家、学者,乃至国人智慧的最关键处。 

  而如此这般,想借高考这把“大火”,把网语“烘烤”掉,何苦来着?也可能吗?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190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