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例]话题“诗词里的意象”:碧桃(解析+点评)2007-8-10 21:11:00 阅读 参与讨论()

【材料聚焦】

每个人自从牙牙学语,长辈们就开始教背《静夜思》、《红豆》等诗词,读书后也一直在唐诗宋词里熏陶,诗词里有各种意象,比如月亮、柳树,比如美酒、香草,比如鸿鹄、燕雀,等等。

那么,哪一种诗词的意象使你吟咏叹息古今快乐忧伤?哪一种意象使你每每想起都感慨万千激情澎湃呢?又有哪种意象使你浮想联翩吐之而后快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亲历,结合自己掌握的诗词意象,以“诗词里的意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高扬,800字以上。

【文题解析】

意象,是诗词里能传达某种固定的代表情感的抒发对象。每一种意象,几乎都有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只要抓住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表达自己的观点、爱好,自然有话可说。在对内容的表达上,可以从下面几点去思考:

一、围绕一个中心、多种意象来抒情。比如思乡,月亮是传统的意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树也可思乡,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鹃可思乡,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声里猿哀鸣。”相关的意象组织在一起,烘托渲染,自然文意丰富,真挚动人。

二、一个意象,多种理解。比如梅花,在古诗里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给人的感觉是一份洁身自好的傲岸节操;但也有“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那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的精神;也有以“病梅”来象征人性的扼杀。每种意象,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给人的感觉不同,也是诗词意象吸引人眼球的主要原因。

或者,围绕意象来感悟自己的生活,深入生活,给读者一个现代人对古代诗词意象的了解,只要能结合自己的学识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相信定有好文章。

碧桃

汪东睿

起初对碧桃的理解不知是否有误,因为对字面的感觉,那是一种仙品,只有天宫才有!和露而种,鲜艳欲滴,情娇态妍,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也不是凡人可以随意褒贬。

读到唐诗中所录高蟾的那首《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掩书,托腮,凝神,感觉到一种不卑不亢之气,那芙蓉,风神标格皆孤高,对比着先声夺人、高雅富丽的碧桃,正与反的扬和抑,明晰至极,透露自己的无依、无傍,也昭示了难得的自尊、自信。

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却又是另一种味道:“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笙曲笙乐,宛似凤鸣,超凡绝俗,悬想寻声揣问间,却因一墙之隔,无法逾越,跌宕出咫尺天涯的怅惘,激发了更为绚丽的幻想——明丽、繁盛、灿烂、似真似幻的千树碧桃花,一派的热烈与欢快,“疑”是感觉,“碧桃”是憧憬,“彩霞"是如何隔得住听感?烘托而出的,是颇具特色别有一格的乐曲风情,天上人间!

这是一种感觉、理解和诠释,着意的是乐声,蕴意的是花色,由声音传递到实物,由实物再到颜色,似乎带着一种启发,更带着一股阵势,我颇有感慨,称之为花能解语,或为寄寓。

更喜欢秦观的词:“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这诗中的碧桃,则成了没人欣赏美又何如的物件,“不是”二字耐人玩味,平淡的陈述,黯然的反讽,乱山深处,孤独自开,虽开得盈盈如画,但终是托身非所;高洁、矜持又如何,终是寂寞难耐,凄凄含愁,遗恨不已!

一句“为谁开”,探询,委婉,声音和心情都显得低徊摇荡,说不得意是轻松之词,说凄苦又有所言重,只能用一句自言自语,询问遭遇和心境。类似的表现在唐宋诗中都有,杜甫那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陆游有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与此略似,正面点明,而此句之吟咏,深沉过之。

秦观本是慷慨溢于言辞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怀才不遇,历尽坎坷,满腹不平。于是深情地叹咏一句“碧桃”,自叹身世,自抒怀抱。款款妙笔,传得形神兼备,惜春之心,也在伤春中脉脉含情。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如画一枝的碧桃谁来怜爱?经年之后,是否依旧笑春风?叹、怜、伤,叹的是“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怜的是如此芳洁光艳,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伤的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哽咽凄恻,戛然而止。

“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咏叹着这桃花灿烂的风景,眼前是碧桃连天,春意盎然。优美的景致,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纷至沓来,内心很难平静。作者渊博的知识面,结合各种相关的故事来做深入浅出的描摹,让文章变得精彩纷呈,韵味无穷。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286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