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例]话题作文导练:灵犀(解析+点评)2007-8-10 21:22:00 阅读 参与讨论()

【材料聚焦】

每个人自从牙牙学语,长辈们就开始教背《静夜思》、《红豆》等诗词,读书后也一直在唐诗宋词里熏陶,诗词里有各种意象,比如月亮、柳树,比如美酒、香草,比如鸿鹄、燕雀,等等。

那么,哪一种诗词的意象使你吟咏叹息古今快乐忧伤?哪一种意象使你每每想起都感慨万千激情澎湃呢?又有哪种意象使你浮想联翩吐之而后快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亲历,结合自己掌握的诗词意象,以“诗词里的意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高扬,800字以上。

【文题解析】

意象,是诗词里能传达某种固定的代表情感的抒发对象。每一种意象,几乎都有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只要抓住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表达自己的观点、爱好,自然有话可说。在对内容的表达上,可以从下面几点去思考:

一、围绕一个中心、多种意象来抒情。比如思乡,月亮是传统的意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树也可思乡,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鹃可思乡,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声里猿哀鸣。”相关的意象组织在一起,烘托渲染,自然文意丰富,真挚动人。

二、一个意象,多种理解。比如梅花,在古诗里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给人的感觉是一份洁身自好的傲岸节操;但也有“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那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的精神;也有以“病梅”来象征人性的扼杀。每种意象,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给人的感觉不同,也是诗词意象吸引人眼球的主要原因。

或者,围绕意象来感悟自己的生活,深入生活,给读者一个现代人对古代诗词意象的了解,只要能结合自己的学识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相信定有好文章。

灵犀

孙  洁

最先读到李商隐的诗,就是这首《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豆蔻之年,不甚明白,却又颇明白,茫茫人海中,能遇见与自己心有灵犀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心意相通了,却又不能在一起,那份无奈和纷烦,其实难耐。

有词典解说“灵犀”一词是犀牛之间彼此用角来互诉心灵,我便嫌它解得俗,这种亚非森林中黑而粗皱的动物,角长在鼻子上,怎么能表达至美至纯的爱情?不如“灵犀”解为桂花更美。后来翻书,发现一说:古人把中心有一条直通大脑的如线白纹的犀牛角称作“通天犀”,视为神奇灵异之物,借喻两心相映。我喜欢这个意思,以为世间万千的变换,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哪怕只有一线,哪怕不能朝夕相伴,每颗心上的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每个深夜的某一个地方,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于是,喜欢李商隐,喜欢他诗中的幽深内涵,喜欢那份浅浅的浪漫,那些璀璨的语言和绚丽的辞意,总是萦绕在心头,在时间和空间的无形里。或远或近,或喜或悲,或易或难,或是灵犀或为青鸟,实景实情,幻形幻影,灵犀一点,间杂在昨夜星辰昨夜风中,托付在东风无力百花残时,探看在晓镜云鬓月光寒里,执著在碧海青天夜夜心中。

有句箴言是这样的:生活就像洋葱,总有那么一片会让你流泪。我想那泪也是灵犀一点,光转流离,即便不能轻轻偎着,却也是默契已久,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泪光里,分明藏着我看得清的界限,是爱情,或不是,或互不相干,最终能博得的,是回首的莞尔一笑,喜怒哀乐都无关……

当月光把梦照亮,就温暖了心房,看透了人间聚散,就能多点快乐片段。这歌词一般的浅显唱白,宣告了爱情不需要追求,心有灵犀一点通,每一个人的另一半在哪里,该出现时自会出现,不必强求。

后代的文人们不止一次地引用李商隐的诗,譬喻成各种意象,比如元代于伯谦的《点绛唇》,现代秦牧的《叠句的魅力》,还有龚济民、方仁念的《郭沫若传》,都一字不差地用了,那样妥帖,那样出彩,好嘞!

委实,灵犀一说灌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想象和艺术感知,还留下了许多思维表现上的空白,那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安,微有苦涩而弥足珍贵。千年后的我们时而品尝、玩味着这一佳句,盛赞诗人抒写心灵的才力时,面临美好的情愫,我们也会斟酌矛盾的心绪,调整、静心,而后发出肯定的叹息。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诗句?跳入眼中,是怦然心动的感慨。作者由诗词典故,到推敲其内在含义,把“灵犀”那样一份情意,鲜活的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人一种强烈的振奋。分析细腻,词彩飞扬,在品读之中享受一份欣然的人生境况。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290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