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例]辛弃疾的血泪诗词2007-8-10 21:27:00 阅读 参与讨论()

张丽颖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用血与泪写诗词的人。

他是武夫出身,他本想“了却君王天下事”来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他本想马革裹尸、血洒疆场,戎马一生,建功立业的:他本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去杀敌报国的:他本想……他也有“单骑闯敌营,手仞数余敌”的豪气与丰采,他也有号令数万士兵的威严,他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玎的坚定决心。可是他南渡归附朝廷之后,所有的“本想”都成了幻影,所有的本领都成了摆设。他远离了舞刀弄剑的沙场,只能用带着老茧的手抓起一只羊毫软笔去写他血泪相交的诗词。

南宋王朝妥协腐败,怎样伤了这颗忧国忧民的心。君王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臣子享乐在醉生梦死之外,他们蜷缩在半壁江山里,看着被践踏的大宋国土嬉戏。可是辛弃疾,他再也没有机会血溅战袍、以身许国了。他的满腔热忱与壮志雄心被昏庸的龙公书案掩埋了。他只能写他含血带泪的诗词,把它当作激励人民斗志的号角。当作他内心愁苦的倾诉者。

多少次,他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他的耳畔回响着清角吹寒;多少次,他的梦乡是铁马冰河;多少次,他的眼前是大漠孤烟……可是他不敢回首,回首之后那情那景只能在灯火阑珊处,只会令他望尽天涯路。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饱含着他多少无奈与悲凉,饱含着多少壮志难酬与英雄气短的苦闷!

辛弃疾由武入文,虽不是心甘情愿,却创造了无人能比的文学成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有他那样的爱国之情了,再也没有人能够有他那种亡国之恨了。一旦这种感情融入诗词,它必定因为这份豪情与胆量而绝尽千秋,而光焰万丈,而无与伦比。

我常常会想到一个“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独流泪,拍栏杆”的辛弃疾,这是他永远的赤子形象。他以爱国之心为墨,以报国之情为笔,挥写着贯穿一生的诗篇。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名字的背后是历史的伤疤,他的名字的正面是民族的勋章。

【点评】

一直以来,辛弃疾都被认为是“豪放派”词人,有多少人关注了他“豪放”中的血泪交织?有谁曾想过他的本意并非以诗词名垂千古?作者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使文章写得真挚而感人,能将辛词自然而然地融入文章更是本文一大亮点。结尾一句极具深意:“他的名字的背后是历史的伤疤,他的名字的正面是民族的勋章。”勋章是壮丽的,而伤疤,却让人无法回避。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295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