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中的人们为了自己或实际或虚幻的人生目标,整日匆匆赶路,无暇顾及两旁的苍翠挺拔之树,也无暇倾听嘤嘤鸟鸣,甚至无暇举目仰望碧空白云,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绘制,一幅都是《忙》图。 然而如苏格拉 底曾经谈过的那样:“我听见了无数灵魂的呼救声,看到了人体深处那无助的挣扎者……。”是的,在那磨肩接踵人群中,究竟是有多少带着真正充实灵魂的? 寻找心灵的驿站,让那整日忙碌的灵魂的一席之地,让那急功近利的心得到安息,让那贫瘠的心得到充实。 寻找心灵的驿站,在众人眼看来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犹如归途赛跑中的兔子一般止步不前,然而其实不然。 寻找心灵的驿站,是卸下追求功利的包袱,寻求内心的平静。在物质横飞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是为物质而追求物质,这在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学生上好的学校是为了将来有好工作,能够出人头地的上班族们“择时”而“拼命”工作,是为了适时适地的给上司留下“深刻印象”……处于无奈的被动心理更多更普遍地代替源于“喜欢”的积极主动。 在人们忙碌的肉体的掩盖下隐藏着一颗空虚、软弱的心。在那样的一颗心的驱使下,总有一天,无奈何失落将战胜那追名逐利所带来的短暂兴奋与自豪。浮出水面,使人为“一生碌碌无为”而叹息。因而,只需一刻工夫,只要一个安静而浮世喧哗的幽静之地,抛开功利、生活压在肩上的重担,思考人生价值,回忆展望生活、理想中的一切美好、纯洁的东西,这样,即使你仍不得不在纷繁的社会中为了生活而忙于追逐,你的心至少在那一刻是充实的、是恬静的。或多或少,它会指引你在追逐中加入美的色彩。 寻找心灵的驿站,对于一般人而言是充实的内心的过程,然而对于那些有着高度自省意识的人而言,它正是“拷问灵魂”的过程。历史上,在黑暗的社会中,拷问自己的灵魂而最终人自己的思想的异光如同闪电般划亮天空,震动人心的思想者不计其数。尼采也好,鲁迅野也罢。社会黑暗使人的内心已近乎麻木的状况下,他们从他人的身上看到荒谬,于是开始审问自己的灵魂,寻找自己灵魂的皈归依处-心灵的驿站,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反省的更深刻,寻找的方向更明。他们不仅找到那驿站,更尽自己的力量让世人意识到这样的驿站的重要新。于是,他们被称为“伟大的思想者”。 寻找心灵的驿站,让那都市《忙》图上展示的不仅是那拥挤、快速流动的人群,还有一颗颗充实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