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例] “诗句型”话题作文训练:不畏浮云遮望眼2007-8-11 9:01:00 阅读 参与讨论()

题  目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意】

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 立意自定。

③ 文体自选

④ 题目自拟。

⑤ 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句诗,诗中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思想认识与处世态度,站在高处,就不怕浮云蔽目,也能看清远方,诗句中蕴含了只要拥有广阔的视野,高尚的境界,不凡的修养,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的道理,很有启发意义与激励作用。从题面上看,“不畏浮云遮望眼”是果,“只缘身在最高层”是因。因此写作的重心应放在后一句,即写人的胸襟、思想、修养、才学、胆识、境界等,只有拥有了这些,外在的一切“浮云”,我们均可等闲视之。

范文1:

山有多高,境界就有多广

王  昱

我最喜欢登山,当登临绝顶的一刻,俯看山下,每一个生物的跃动都在我的眼下,每一声山谷的呼吸都在我的耳旁。我的眼球变得翠绿,我的心变得空灵。可当我的视线与地平线一相交的刹那,我顿时躁动不安。于是,我再向上攀登,把地平线再向外推,再向外推,可它依旧还是存在。我听说在人造卫星上是看不到地平线的,不管是真是假,但却无疑说明了高度决定了眼界,决定了胸怀,决定了思想境界。

登山是众多文人墨客的爱好。杜甫曾登泰山,看齐鲁葱茏,赋凌云之志。在那时,杜甫想的最多的是,有朝一日能立于朝堂之上,施展政治抱负。王安石登上飞来峰,在飞来峰上,他大发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想他此时想得最多的恐怕也是自己的抱负吧。他们渴望自己能青云直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也爱登山,孔子的弟子记载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一生驾着破败的马车在诸侯之间奔驰,渴望能推行仁义于天下。孔子在东山时想到的可能是鲁国,在泰山他更大而化之为天下了。

庄子谈到很多的山,但他本人却都没有去过,那是想象中的,比如说昆仑山。在这些山上住的都是大彻大悟的得道之士。这是庄子的精神家园,这是个无欲逍遥的境界。庄子便站在这个思想的高山上,把世界比喻成蜗牛,把赤县神州比喻成沧海一粟。于是他便能与无限的久远对话,与无限的空间对话,宇宙万物无不成了他书中的内容。看彻了一切,看破了万物,于是他做到了绝对逍遥。

这大概是中国文人往往要经历的三个高度,即首先是自身的高度.看到自己要实现心中壮志;再则是社会的高度,看到自己要匡正天下;最后便是宇宙的高度,领悟一切做到大彻大悟,荣辱不惊。于是,在每一次达到新的高度时,境界也随之开阔。

【点评】

作者从自己的登山写起,感到越往上攀登,地平线越“向外推”,作者由此感悟到:高度决定了眼界,决定了胸怀,决定了思想境界。作者紧扣登山,写了杜甫与王安石的登山,接着写了孔子的登山,最后写庄子的登山,他能。“与无限的久远对话,与无限的空间对话”,“做到了绝对逍遥”。在此基础上,作者顺势作了小结,结构浑然一体。

文章最吸引人的是作者思想的深度:这大概是中国文人往往要经历的三个高度,即首先是自身的高度,看到自己要实现心中壮志;再则是社会的高度,看到自己要匡正天下;最后便是宇宙的高度,领悟一切做到大彻大悟,荣辱不惊。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化史的思考,作者绝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340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