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化讲究含蓄委婉.曲折回绕,“曲径通幽”四字,表露的绝不仅是山林之美,其中何尝没有蕴含深刻的处世哲学呢?让我们翻开历史,一览“曲径通幽”处世哲学的精妙。
“曲径通幽”是劝导之妙。 秦军兵临城下,赵国危在旦夕,赵太后却坚决不肯让爱子作人质,以换取齐国的救兵。在此危难之际,能使太后回心转意的不是那些敢于强谏的诤臣,而是垂垂老矣、说话千回百绕的触龙。开始他先从衣食起居谈起,进而动之以母子之情,晓之以爱子之理,当走过一段幽深的“曲径”之后,亮出“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久远”的底牌,太后满口答应让长安君为质。历史上的邹忌、烛之武、孟子等都是善于“婉讽”之臣。他们深谙“曲径通幽”之妙.善于运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艺术,懂得如何抓住听者的心,更能达到目的。 “曲径通幽”是处世之道。楚、汉相争,先入关中、本当为王的刘邦面对强大的项羽,放下身架,曲意逢迎,委曲求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走了一条通往幽深之美的“曲径”——避其锋芒,保存自我.以求发展壮大,待羽翼丰满,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得天下。试想如果当初刘邦割地为王、剑拔弩张地鲁莽直行,“鸡蛋撞石头”,还有后来的高居庙堂吗?当中国革命在力量弱小时.不与敌人争夺大中城市.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迂回之路,最终取得了革命成功。红军长征的战略性撤退,毛泽东四渡赤水“不走弓弦走弓背”的用兵之道,中国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策略……都体现了“曲径通幽”的回转美、委婉美、含蓄美。 “曲径通幽”是为人之理。 与入相处,“退一步海阔天空”,含蓄委婉,比直截了当更易为人接受。工作中,不显山,不露水,有时比一开始锋芒毕露,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谈情说爱,含蓄暗示,比直白表露,更委婉动人。相互批评,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和风细雨,委婉劝告,更能解决问题。 曲折的山径下,是更甘甜的溪水;迂回的交往中,是更成熟的相待;渐进的发展下,是更稳健的成功。这便是中国入“曲径通幽”的劝导之妙、处世之道、为人之理,是智慧,更是艺术。深深回味,奇妙无穷。 【点评】 这是篇优秀的话题作文,成功的原因起码有三。首先审题准确。作者准确地把握了“曲径通幽”这一话题的内涵。其次事例典型丰富。列举了古今主动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的事例,概述简练,详咯得当,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显示出作者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第三结构严谨。为了更充分有力地论证“曲径通幽”这一话题,整篇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将文章主体分为“曲径通幽”是劝导之妙,“曲径通幽”是处世之道,“曲径通幽”是为人之理三部分。条理清晰,显示出作者对文章较好的宏观把握能力。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