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三十四岁了,可我除了去过昆明和桂林,我没去过别的大城市,目前我坐过的车最高档的也就是帕沙特。由此可想我穿的吃的住的都是最普通的。从电视书本了解到现在有人被称为“空中飞人”,我只有仰望天空羡慕的份。我渴望周游世界,可我只是一只井底的蛙,跳不出我生活的井口。我渴望叱咤风云,奈何我能力有限,就如一条小鱼再摇荡尾巴也激不起高高的波浪;我渴望吃高档穿名牌住别墅行有车,可我每月所挣只能勉强度日。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对我现在的生活很不满,相当不满。这种不满成为我的苦恼,挥之不去。我也觉得自己浅陋得如虚荣的路瓦栽夫人,可我还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孔子说,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贫困还能快乐,这说明贫穷一直在折磨着还不能有高境界的穷人。我是功利境界的穷人,我不快乐。
我自然不会傻到异想天开天上会掉馅饼这类的好事,就是有人请我吃午餐我也明白早晚我要为之付费的。我只有凭自己的努力来改善我的生活现状了,可我除了会教书,我还能做什么呢?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为之奈何。
我不怨天而尤人。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那是物质贫乏的年代,也是资讯闭塞的时期,生不逢时的我偏又生不逢地地生活在一个古旧的小镇,父母都是本分而少见识无野心的人,他们只期望我们姐妹好好读书考大学,然后象他们一样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愁吃,不愁穿。——如果能进城生活那当然最好不过。而我们能想象出来的最美好的生活似乎也就这样了。我很听话,就努力读书考大学,大学毕业在城里教书,领一份固定的工资,接着结婚生子,在平淡平庸中过了一年又一年,然后我就三十四岁了。
一切都按父母设想的进行着,父母是遂其所愿了,但成年的我却不快乐。
我的读了大学的小学、初中同学和大学的同班同学,他们大都没教书而从事体面风光且收入不菲的工作,我的没读大学的小学、初中同学则大都经商,虽富尚不可敌国,但也都在享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我羡慕他们的成绩和物质享受,而我就困惑我怎么就一直在走父母给我指的路,却不知道选择更好的路呢。思之再三,我把原因归咎于我的父母,由于他们见识的局限,他们对我的要求太低了,我很轻易就实现他们对我的期望,而后就止步不前;父母的视野影响了我的视野,我只是一只井底蛙,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没想到去做搏击长空的鹰,于是我就成了飞也飞不高的小小鸟。但归咎父母这显然是不妥当的。父母送我读书,我就应该有高于父母的见识;而我读了大学,我已经走出狭小封闭的生活圈子,我可以有更高的眼界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而我却没把握机会,咎在我而不在父母。把大学作为努力的终点,没刻苦攻读以求进一步深造,也没为进入社会多做些能力上的准备,我大学以后的庸碌人生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的庸碌及物质贫困源于我自身的能力有限,而我能力的局限是由于我的不努力,而我的不努力则是因为我在树立人生理想的阶段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太低了。如果我能从头活一次,我当志存高远,并为之不懈努力,具备超人之资,那就 “海阔凭我跃,天高任我飞”了,何来现在的怨天尤人?
写到这,有人要笑我俗,为物质所困,简直就是一物质女人。对此,我不辩解。我也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遗憾的是我到现在还没领略过大海的磅礴气势;就是花开时节,我也只能艳羡邻人的花香花美,因为我囊中羞涩,想买盆高雅的兰花也不能。
少年时读诗,有诗云:“少年心事当拿云。”当时不懂,现在读懂了,却已经大势已去,岂不痛哉?
最后,想到一个故事:有三人同在工地上砌砖,就有人好奇的问他们在做什么,这三人的回答分别是:砌砖,建高楼和为城市构建风景。后来,这三人第一人一直在工地上砌砖,第二人做了建筑师,第三人成了这个城市的规划师。
愿年轻的人们都给自己人生一个高的定位,志当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