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议论要出“新”
如果你要写议论性的高考作文,那就不能满足于讲一些“明摆着”的道理,要努力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尽可能发现一些其他考生没有发现的东西。 当千千万万考生写同一道作文题时,如果大家都写“明摆着”的、人人皆知的道理,其结果必然是令人心烦,虽然你说的“道理”百分之一百的正确。 旧话重提:1981年考《毁树容易栽树难》,不少考生写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也面临着“毁树”的考验。那么,谁是“毁树人”呢?明摆着有几个:万恶的“四人帮”,人民公敌蒋介石,窃国大贼袁世凯,还有一个慈禧太后。这一年,有几万考生不假思索,不约而同,一齐“扑”向这几个“家伙”。客观地说,这些考生讲得一点也不错;但是,当几万人不断重复这么一个“话头”的时候,阅卷人的“感觉”就不太美妙了。高考是人才选拔,是竞争;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十分讲求脱颖而出,千万不能“大路货”。如果满足于“大路货”,原本上等水平的考生就可能降为中等,原本中等水平的考生就可能降为下等了。 我至今仍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的江苏考生中,只有一个人没有满足于“明摆着”的东西。他在简括地议论了“四人帮”之流的罪恶之后,做了一个重要的概括:无论是“四人帮”、蒋介石,还是袁世凯、西太后,都是属于古今反动派,他们的反动本性决定了他们是“有心毁树人”。 请各位读者注意:话说到这儿,别开生面的“好戏”就要出台了,“新的发现”已经在向你招手了! 怎么更进一层,柳暗花明,进入“又一村”? 这位考生的办法十分简单,他找到了与“有心毁树人”相对应的另一面——“无心毁树人”。以“无心”对“有心”,我相信所有的江苏考生都能够做到。然而99.99%的考生就是没有做到。为什么?思考的方法不对头,不晓得正面看看、背面看看、左边看看、右边看看、上边看看、下边看看……这种看“法”,就是用两点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就是辩证思考。辩证法说复杂确实复杂,说简单也非常简单,就看你能不能朴素地加以运用。 且看这位考生是如何在“又一村”里大显身手的:他认为,“无心毁树人”是大量存在的,不外乎三种类型——1、揠苗助长者,如搞“土跃进”和“洋跃进”的人;2、不学无术、不会种树者,如“渤海二号”事件的责任者;3、搞不正之风者,他们更像无形的病毒在侵蚀着祖国这棵参天大树的身体。这位考生总结道:我们不但要敢于和善于同“有心毁树人”斗争,而且要敢于同“无心毁树人”斗争,更要持久地、细致地同自己身上消极的、错误的东西作斗争。 以上一例太典型了,所以我不厌其烦地抖出“陈年芝麻”,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悟出一点什么东西来。 “嘈嘈切切错杂弹”。愿江苏2007年考生能有所回应。我们期待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乐!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