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不知作为语文试卷中重中之重的作文同学们复习得如何了。大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哟!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你的写作能力想有一个较大的进步恐怕已很难实现了。因为它与你长期的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以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有密切关系,这些方面在短期内是很难有明显提高的。但如果你在原有的写作基础上,在临考之前和应试之时,在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多下功夫,相信会为你的高考作文增光添彩,或者锦上添花! 一、根据自己擅长,准备作文材料 作文离不开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平时老师写作课上也强调这一点,但那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压力之下的点滴积累。而处在高考前的材料积累,应该是一种具有突击性质的有意识的材料储备。平时的材料积累可以说是零散的,缺乏针对性的;而现在就要尽量使之系统化、目标明确化。 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可以看出这样一些特点: 1、越来越淡化政治色彩,而逐渐转向注重于人文思想的阐发。内容的范围偏重于人伦道德、生活感悟、心灵抒发等方面。比如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等。所以在材料的积累和储备时就有了目标和针对性。这时如果还像平时一样,仅满足于散见在报章杂志上的材料搜集,显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高考作文的需求。这时应该搜求新近出版的“时文选萃”之类的有关书籍,还注意结合背诵名篇名句,集中时间阅读摘录,分类整理。 2、越来越淡化文体限制,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文体。这样在搜集材料时就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擅长于写议论文的同学,注意收集一些有哲理意味的有一定深度的议论语言和名人名言,并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一些名人故事,作为写议论文的事实材料,还要阅读一些典范的议论文,作为模板使用。擅长于写叙事类文章的同学,最好利用休息时间多读几本《小小说选刊》,学习别人精妙的构思,并在心中多存几个故事,到时自然会有妙用。擅长于写散文的同学,可利用休息时间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精品散文,注意其结构,注意其语言,注意其修辞,更要注意其主题的表达。在目前这段时间里,我建议大家不要贪多,最好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准备材料,既节约时间,又确有收获。 高考作文淡化文体,我以为写叙事类文章较好。因为这种文章有曲折的故事,有真挚的情感,更可造波澜、设悬念。试想,还有比这更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文章吗? 有备无患,胸中有底,已经觅得“精米”的你,在考场上可以根据需要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何愁做不出好“饭”来? 二、借用各种技法,拟好作文题目 有人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虽有些夸张,却有一定道理。还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最容易令人“一见钟情”。我认为文章题目也如同悬于篇首的一盏明灯,它可以统照全篇,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情趣。鲁迅先生对于文题是相当重视的。他的一部散文集最初题为《旧事重提》,而后来在再版时就改为《朝花夕拾》了。这两个标题比较起来,其中的优劣高下是不言自明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是否读一篇不熟悉的文章,往往是由题目决定的。能否引起阅读欲望和兴趣,应该说和文题有密切关系。在高考中,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那也就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你文章的整体评价。 文题自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从以往的高考阅卷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没有对自拟文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出现一种草率拟题的现象。或从提供的材料入手,直接拟出《从XXX所想到的》、《从XXX谈起》之类;或信手拈来,直接把话题当作题目。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更有甚者,干脆就没有文题。即使是忘记了,也说明对文题的不重视。高考语文阅卷评分中就规定,无题目的文章扣2分,而实际上受此影响所损失的不止于此。有人作过试验:将几篇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请两组老师评阅,其分数差别竟在8分以上。可见,拟题在高考作文中万万忽视不得! (一)遵循拟题的原则 1、要形象生动、醒目引人,不要就事论事、平淡无奇。 如:出于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爱戴、感激之情,想写一篇文章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如果题目是《致老师》,就显得平淡,题目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意义上。如果改为《园丁的赞歌》就给人形象生动之感。这个题目有唱的动态形象,又有园丁辛勤耕耘的意境,而且含有亲切感和强烈的赞美之情。 2、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不要平实浅显、一览无余。 如:写同学间深厚友谊一类的文章,如果题目是《友谊长存》,就显得平实浅显,落入俗套。如果改为《天还是那么蓝》,则含蓄隽永,意味悠长。用蓝天象征友谊的深厚纯洁,意义深远、意境开阔。 3、要新奇风趣,不要陈词旧调。 如:想谈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阐明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成材的道理。如果题目是《谈谈学习的重要性》或《努力才能成材》,就显得陈旧不新。如果改为《成龙与成虫》,则风趣新奇,令人耳目一新。 (二)拟题的技巧 1、借“名”拟题法 名人、名物、名事、名言已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稳定的记忆,拟题时巧妙借用,就会勾起读者记忆的再现从而产生熟悉感,亲切感,增强文章吸引力。如: 巧借名人:《我们班的“布什”与“萨达姆”》、《不要当阿斗》、《我家的爱迪生》。 巧借名物:《老师赐我尚方宝剑》、《我心中的泰山》、《家庭“安理会”》。 巧借名事:《爸爸向我“负荆请罪”》、《败走麦城之后》。 巧借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团结就是力量》、《人间诚信今犹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诚信满乾坤 》。 巧借名作:《诚信无价》、《诚信飘流记》。 妙借术语:拍卖“诚信”,心灵的审判。 2、行话移植法 巧妙移植不同领域的行话,能起到新颖活泼、妙趣横生之效。如: 移植政治军事术语:《老师的“一国两制”》、《家庭内战》。 移植音乐、美术术语:《爱的交响曲》、《写意人生》。 移植金融、交通术语:《一个透支生命的人》、《当生命亮起红灯的时候》。 3、矛盾生疑法 题目中提出与日常生活相悖的命题,或借用意义相反相对的词语构成矛盾,进而引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如:《陌生朋友》、《小偷闯大祸》。 4、词语妙用法 拟题时,充分挖掘同形、同音词语的表现力,能收到似曾相识又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是打假还是假打》、《学会与会学》、《移山不如移家》、《希望工程大有希望》。 5、符号点缀法 恰当运用符号拟题也能收到醒目、形象之效。如:《压力=动力》、《1+1>2》。 6、巧用修辞。 如:诚信如水(明喻),十字路口(暗喻),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借代,其中“皇帝的新装”代指生活中的种种虚伪事),一句话,一辈子(引用),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拟用),诚信何价?(设问), 拷问灵魂(拟人),真诚的“不懂”与不真诚的“懂”(对比),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对偶)。 以上是些有形的招数,而我们真正在作文拟题时,应综合利用,切记“无招胜有招”。平时在阅读中也应该注意搜集好的文题,以便从中受到启发和借鉴。只要在拟题上开动脑筋,广泛地联想联系,相信同学们在高考中一定会拟出新颖别致、不同凡响、能够表现出你的文学才华,并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的文题来! 三、精心设计打造,做好文章开头 部分同学有一种观念误区,认为只要文章主体写好了,开头怎样关系不大。所以,构思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主体部分,而没有在“开头”多下功夫。其实,这种做法对于你的作文得分影响是很大的。 在高考作文的批改中,由于时间紧、天气热、任务重,阅卷老师很难把每篇文章看得很仔细。一般首先是看你有没有按照所给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写作;其次是看你的语言基础。虽然通篇都可以显示出你的语言表达水平,但最为醒目、最能体现语言能力的、最能引起老师注意的,还是文章的开头。这“开头”给老师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能影响老师对你作文的评判。所以考生不仅不应该忽视“开头”,相反更应该在这个地方狠下功夫! 古人作文之法的“凤头、猪肚、豹尾”,比较形象地道出了文章各部分的追求目标。“猪肚、豹尾”指文章的主体和结尾部分,暂且不谈,先来谈谈“凤头”。 “凤头”,指开头应该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一般要具有“新”、“奇”、“短”、“趣”的特点。但考生们往往在开头上存在这样几种不足:1、不必要的释题,多此一举;2、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3、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因此在高考应试时一定要避免这几种弊病。 开头的方法很多,大多的作文辅导材料都有介绍,考前应该多参考,多学习,多体悟。接触见识得多了,就可以灵活把握,随机而用。下面归纳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1、讲故事,引人入胜。如: “早上一进教室,便觉察到了一股不太对劲的气氛。平是安静的屋里充斥着细小的议论声。每个人的头都埋得低低的,不安分的眼睛却并未盯着课本,而时不时地互相交换着什么意见。古老师面色凝重地站在讲台上,……”(《遗忘的角落》) 文章一下子进入故事,怎能不引起阅读的兴趣呢? 2、引名句,起点高远。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问世间情为何物》) 引用后紧接着精彩的导入,不能不使你继续往下读。 3、作排比,造势磅礴。如: “这个世界的人孤独得不得了,许多人蓄意保持距离,却希望别人先行*近;许多人预估是否能够收获,再酌量付出;许多人渴望被人理解,却又将沟通束之高阁;许多人想要被爱却又不肯主动去爱,仿佛爱已经成为不合时代的事……”(《沟通》) 排比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一下子让人感受到了你不俗的文字功底。 4、巧设问,发人深思。如: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夸父奔跑时天边的太阳,是雨夜归家路上的那盏忽明忽暗的灯光,是天文学家望远镜中的一颗小星……也许在一些人的眼中它是那么的遥远和微不足道,但于你我而言,它却可以是你我一生的追寻。”(《信念——人生的罗盘》) 用设问的形式,勾人深思,引人遐想。 5、趣回环,别开生面。如: “曲曲小巷,小巷曲曲。老家便在那迂回的深巷中。……”(《破屋—老家》) 使用回环的修辞手法,别开生面,怎不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文无定法”,“开头”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只要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以最能发挥出个人才能,显示出个人才华,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兴趣为出发点,随文而悟,灵活运用即可。但考前应当多接触,多借鉴,多体味,多练习,否则纸上谈兵,难以实战。 四、找准恰当地方,设置奇峰亮点 一篇被人称道的诗文,并非字字玑珠、句句精华,它们之所以有阅读意义和文学价值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亮点”所在,是因为诗文中偶尔有几颗“珍珠”在闪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宋祁的《 玉楼春 》一词会流传千古。 所以你的高考作文必须避免平庸平淡,应该用设置“亮点”的办法,使文章偶有“奇峰”突现。这样才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使其阅到此处不禁心头为之一震,甚而击节赞赏。有这样的效果,何愁不得高分? 以下几点同学们不妨试试: 1、旁征博引,展露才华。 你如果平时注意了课外阅读,知识丰富一些,就可以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地旁征博引。如典故逸事、中外掌故、名人名言等。一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二来可以显示出你不同与众的才华。但这些材料应该是新鲜的而不是陈旧的。如果是平时所不太为人知晓的,效果会更佳;更能显示出你知识面的宽广。所以考前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搜集和储备。 2、注重细节,以情感人。 文贵有情,有情方能感染人。在构思谋篇时,就要注意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题材;在叙事时,特别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刻画。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细加琢磨,力求写得细腻传神,有感染力量。各位可以从朱自清的《背影》中对于父亲的描写受到启发。倘若文中的细节能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凡人哲语,画龙点睛。 名人说出的话并非句句名言,凡人也未必说不出富有哲理意味或意义深刻的语言来。这样的语言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阅读者的注意,耐人咀嚼回味,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这应该是同学们可以考虑和设置的一个“亮点”。大家在应试作文中除了直接引用名人名言外,也应该从自己所掌握的名人哲语中受到启发,根据提供的话题范围,化用或构思出一句或几句自己的凡人哲语来。或把它置于篇首作为题记,或在文中关键处作为凝练精辟的议论。这样,无疑可以起到画龙点睛,辉映全篇的作用,其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五、保持头脑清醒,结尾不落俗套 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明代许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里他们都谈出了好的结尾的标准。同学们可不要放过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让文章的结尾显示出你不凡写作的功底。 要想结好尾,必须避开以下之忌:一忌冗长罗嗦,二忌空喊口号,三忌豪言壮语,四忌表示决心,五忌平淡无力,六忌画蛇添足。 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以下方法应该有效: 1、含蓄蕴藉,启人心智;2、首尾呼应,整合一体;3、吟诗作结,涵义隽永;4、提疑质问,发人深思。 六、书写认真准确,文面整洁美观 书写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功,它最直观地展示你的语文功底。高考作文的书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定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如果书写极不认真,字迹潦草,且错别字连篇,怎能让人相信此文会是一片好作文呢?你的字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工整,并尽量准确。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完后一定要自己默读一遍,检查是否有遗漏或是多余的文字,并重点检查是否有错别字。 不一定人人都漂亮,但可以人人都整洁、大方、得体。文章也是一样,讲究文面是非常关键的。书写题目是有讲究的,要将题目写在一行的中间位置,最好在题目的上下各空一行,给人以天地宽阔的舒适感觉。每行末尾或开头的标点符号,也得非常注意,必须严格按要求书写,不要在一行的开头出现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等点号,也不要在一行的末尾出现前双引号、前书名号、前括号等,更不要把省略号、破折号等分开写之。 文面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同学们得加倍重视,试想,你会喜欢一个蓬头垢面的朋友吗? 另外,写作之前一定要看清作文要求,审清作文题目,根据要求作文是成功的前提,不要在脑中形成一种定势思维,要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高考在即,同学们不妨按我上面说的这些去做点准备,我想对各位一定会有帮助的。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