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三步结构” 轻松突破作文2007-8-13 17:14:00 阅读 参与讨论()

虽然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定,但我们发现高考优秀作文大多采用议论文。许多同学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十分清楚,就是什么样、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步结构”。为什么这三环节是基本结构呢?因为它符合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当然,具体写作时可以适当变化,比如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合并在一起。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篇05年浙江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高考作文满分卷,看看这篇作文是怎样用“三步结构”得到满分的。
[满分示范]
一枝一叶一世界
05年浙江考生
一朵花里绽放出一个春天。
一株草里展现出一片绿洲。
一滴露珠里折射出一片蓝天。
一花一草一春天,一枝一叶一天堂。寻常细微之物成了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之中。
人生亦如此。无限的历史长河中人生短短几十年,沧海亦粟而已。人生就如大千世界的一枝一叶,使世界五彩缤纷。
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阔,大江茫茫去不返”,他慨叹生命的有限,慨叹时光的流逝。他高吟“蜀道难”,向前走着。他举杯邀明月,他高唱“将进酒”。于是他的诗,他的情,他对大唐山水的爱都融入了他的生命。
李白是一枝一叶,他的浪漫主义情怀感动着无数人,于是世界因他而美丽。
陶潜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受着山水田园生活带给他的惬意与自由。他唱着“归去来兮”,带着对官场的厌恶离开了,他不是“羁鸟”,不是“池鱼”,他属于自然,属于自由。渊明的笑、酒、诗,融合在了一起。他成为人们心中的永恒。
陶潜是一枝一叶,他的洒脱,自然让人难以忘怀,于是世界因他而精彩。
昭君踏着风沙走向西域。在画师面前,她选择了清高,圣旨下,她选择了永远的顺从。塞外的风沙吹走了她娇媚的容颜,但是吹不走她对国家、对百姓深深的爱。当夜深之时,风中飘着她幽怨的歌声,与走向大漠铃铛的响声。
昭君是一枝一叶,她的爱国之情震撼着无数华夏子孙,于是世界因她而缤纷。
回首历史的长河,有无数的文本墨客,就像李白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中蕴涵了浪漫的气息,陶渊明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中蕴涵了洒脱的氛围,而昭君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中蕴涵的是深沉的爱。他们的世界都让我们感动着,震撼着,难以忘怀。
匆匆人生,不到百年,每一个人都是一枝一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愿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能够做好这一枝一叶的角色,让我们的小小世界变得五彩缤纷。
[巧妙点拨]
1、采用自然现象提出问题。本文的论题就是话题,也就是题目,作者顺从题目的意思巧妙将题目分解到一些具体的自然常识中,用“花”“草”“露珠”来呼应“一枝一叶”,“春天”“绿洲”“蓝天”来呼应“一世界”。这样一方面扣住话题,另一方面也引起下文,可谓一箭双雕。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提出问题的方法,比如引用名人名言、联系社会现象、借用理论体系阐述话题等,我以为都不如采用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方法更能够体现作者的语言优势,体现作者的思维能力,更能够马上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
2、运用分论点分析问题。所谓分论点,其实就是中心词或中心论点在阐述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这个部分是议论文的重点部分,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但我以为从应试考虑,最好用分论点的办法。因为阅卷老师往往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你的文章看晚,不可能仔细推敲,而分论点最大的特色是条分缕析,往往在段落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就把要阐述的道理归结出来,一目了然。而分论点的得当与否、逻辑合理与否,也很直观,可以说集中体现考生的议论水平。本文将李白、陶潜、昭君三个历史人物作为“一枝一叶”的代表,选材得当,阐述时将他们各自的特点概括出来,又用形象的语言将他们的各自特点表述好,富有画面感,如“当夜深之时,风中飘着她幽怨的歌声,与走向大漠铃铛的响声。”将读者的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同时,作者分别用他们三个人对应“浪漫”“洒脱”“爱”,将各自代表的“一世界”的含义揭示出来,而这又代表着三个不同的方面。这样写,为总论点“愿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能够做好这一枝一叶的角色”提供有力的论述保障。
[拓展延伸]
运用“三步结构”,实际上就是要抓住两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比如,开头部分用排比的方法联系自然事物,既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底,也体现了作者的思维能力。02年的全国满分作文《选择牢笼》是这样开头的:“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 四个排比句,前后对比,精美灵巧中暗藏主题,引人入胜。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方法同学们只要适当背诵一些片段就能够运用。
而分论点的运用就略微有些麻烦,应该对逻辑要求更高。因为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必须紧扣住中心词或中心论点,尽量避免与中心词或中心论点毫不沾边或勉强沾边的所谓“分论点”。如以《说志气》为题写议论文,以下是三个分论点:1、志气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2、自信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3、志气来源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第一个分论点能扣住中心词“志气”。第二个分论点是“自信”,与中心词“志气”就风马牛不相及了。第三个分论点虽然谈的也是跟“志气”有关的,但是它同分论点一的角度是不同的(分论点一是从“志气”的效果来分析的,分论点三则是从“志气”的来源来分析的),尽管它们都用到了“志气”这个词,也是勉强地把它们扯在一起的。
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各分论点的角度必须统一。如以《谈谦虚》为题写议论文,我们可以从谦虚的作用的角度来设计分论点:1、谦虚才能自强;2、谦虚才能合众;3、谦虚才能成事……也可以从谦虚的理由的角度来设计分论点:1、要使自己学有所成必须谦虚;2、要使集体和睦相处必须谦虚;3、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谦虚……还可以从谦虚的表现的角度来设计分论点:1、谦虚就要学而不厌;2、谦虚就要不耻下问;3、谦虚就要礼贤下士……但是我们不能打破各个角度之间的界限。比如设计成为如下三个分论点:1、谦虚才能自强;2、要使集体和睦相处必须谦虚;3、谦虚就要礼贤下士。这就不行了。因为三个分论点的角度是各不相同的,它违反了分论点的角度必须统一的原则。
各分论点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如《一枝一叶一世界》的三个分论点是并列的关系,为这三个方面无所谓孰轻孰重,大家都是平等的。05年浙江满分作文《细微与博大》的分论点也是并列关系的:“仅一道庄严神圣的笔墨亦能将一个人的一生淋漓尽致地表达。……仅一册小说亦能将人间百态描摹得入木三分。……仅一句话亦能精辟地为我们揭示真理。……”05年另外一篇浙江满分作文《一枝一叶一世界》则是递进关系:“看,这是一棵‘民本’之树,那最茁壮的枝叶就是孟子了。……看,这是一棵‘淡泊’之树,那最茁壮的枝叶就是陶渊明。……看,这是一棵‘自强’之树,那最茁壮的枝叶就是林则徐。”它们之间存在着论述的范围逐渐扩大,由个人、民族到国家,即递进的关系。一般说来,对高中学生,尤其应该学会递进关系的设置分论点。
[构思范例]
运用“三步结构”,可以快速、全面的进入议论文的写作。比如以“幸福”为话题,我们怎样运用“三步结构”呢?
首先,我们可以在分析问题部分直接采用自然物来对应论题,罗列一些自然事物来说明“大自然的生物需要幸福,人也需要幸福”。接下来,我们可以联系一些具体的事例,这个事例既可以来自课外,也可以来自课本,比如我们联系第一册语文课本,就可以联系下面这些人:“海子的幸福是……史铁生的幸福是……史怀特的幸福是……罗素的幸福……苏轼的幸福……(这些人基本在第一册)”,然后将这些人对幸福的态度、他们的幸福观归类一下,就可以得出分论点:“幸福需要描画、需要追求、需要保护……”在每一个分论点下分别列举一些事例,文章就可以既快又准的完成。
[升格范例]
有一位同学写一篇《注意形象》的作文,用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在分析问题时候也运用了分论点,但得分并不高。他的分析部分是这样的:“个人/需要注意形象/城市需要注意形象/国家需要注意形象”。在“个人”部分,采用他反问+排比+正反,来说明“唯有注意形象才能在历史长河流芳”;在“城市”部分,他说明“形象工程就是真正造就形象”。在“国家”部分,他强调国家也应如此,不可以因为时国家而为所欲为,举了美国“掩耳盗石油”为国际不齿,在伊拉克、海湾遭到失败,说明“国家更需要注意形象”。这是天星论坛 “高考问吧”里的一位同学的问题:她要求老师帮助她提高作文的水平。
我认为,这个同学最大的失误就在分论点的设置上。因为分论点主要是解决“为什么”也就是来分析问题的,而“个人/城市/国家需要注意形象”,只是平面阐述而已,还是围绕着“是什么”这个点,没有深度,对读者而言就缺少了启发性。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深入:为什么要注意形象?不注意形象可以吗?根据这样,我们可以将分论点设计成为:形象体现了风度,形象体现了个性,形象体现了思想……这样就回答了“为什么要注意形象”,真正发挥了分论点应该具有的作用。
另外,在开头上,我以为可以从自然物来排比,比如:“孔雀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从不弄乱羽毛;樟树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满枝飘香;牡丹注意自己的形象,从不屈服于权贵……”这样,一方面扣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自身在语言选择和逻辑联系方面的能力,很能够博取阅卷老师的亲睐。
[你来试试]
读下面文章,请以“让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对夫妻很幸运地订到了火车票,上车后却发现有一位女士坐在他们的位子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边的位子上,却没有请那位女士让位。太太坐定后仔细一看,发现那位女士右脚有点不方便,才了解先生为何不请她起来。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
下了车之后,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中途大可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先生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788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