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应用文的教学,首先就不可以跳过写作的概念。“写作分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写作,包括一切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东西,包括用不同的文体、他同的篇幅写成的文章或作品,如记叙文(含文学创作)、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大至长篇报告、学术专著,小至一则日记、一纸便条等;狭义的写作,即指文学创作。”①我们通常所提的写作教学,往往是指狭义的写作,这也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主流与知道思想。我们常常注意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却忽视了给应用文应有的地位与必要的课时。我们一方面呼吁应该加强,另一方面却没有必要的措施,这是造成供需脱节的根本所在。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够写好一篇通知的人为数不少。这无疑是我们教学的失败。为此,说明,加强应用文的教学有相当的必要性。本文就拟探讨一下应用文的写作教学。
一、应用文功用与特点的认识。 应用文又名实用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解决有关问题而写的文书和文章。注重实用是它产生的先决条件。台湾学者张仁青曾经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共同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②应用文具有如下特点:1、应用性。这是应用文写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应用文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应用文本身就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没有应用性,就不可能存在应用文。2、时效性。应用文的写作都是针对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要求及时、一旦事过境迁,则就成为废纸一张。3、工具性。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所以处理和解决具体问题是它产生的前提,它是凭借文字为中介,传递各种信息,处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这在公文中体现尤其明显。4、规范性。应用文根据种类的不同,都有相应的格式规定与习惯用法。以便于协作、阅读和处理。5、简明性。这主要是文字方面的要求,必须简洁明了,强调长话短说,语言风格必须庄重、朴实、明快、简洁。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当前对应用文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从而影响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1、应用文很简单,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因为应用文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相比较,有固定的格式规范,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无定法”,应用文的写作有章可循,于是,便有人认为应用文无需专门学习,只要我们写好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再稍加注意或者了解一下应用文的格式、规范和写作要求,谁都能够写好应用文。专门地学习应用文,只是浪费时间,得不偿失。人们写不好应用文只是不懂具体的公文程式,而不在于“基础语感”和“文体语感”不强,甚或思维混乱、条理不清、即缺乏基本的语言素养所致。2、应用文太难,不易学。这种观点与认识还是与上面的认识产生于同一根源,即应用文的规范性所致。正因为应用文有固定的格式规范的要求,它不像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可以“乱”写,“文有定法”,所以要想写好应用文,必须花费大量的专门的时间去掌握,并且往往因为不得要领,因而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同时,应用文的语言有简明性的特点,与我们平时所写的文章的语言要求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写应用文会影响我们的文学创作,因而不愿意学习写作应用文。这两种认识,都阻碍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开展。 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在师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前的语文教学对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而没有上升到自觉的地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近几年,虽然我们的现行教材(指普高教材)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应用文的概念与教学要求,但是我们的老师自发的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教学生拟写对联、广告词、短信,将其纳入作文的范围。尤其是近一两年的高考命题将广告与对联纳进考察的范围,极大地刺激了教师与学生学习这些实用文的兴趣。同时,一些同学在他们的作文中,也巧妙借助应用文的格式,书写属于自己的美文。对应用文的运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与说明。如《诊断书》(2000年)、《征稿启事》(2000年)、《吊屈原赋》(2003年)、《独眼龙的求职信》(2003年)、《给女儿的一封信》(2004年)。这些,都是对应用文写作的变通饯行。 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这些探索与实践都仅仅是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大多都是受到上年高考试题与作文的启示,或者是为了应付,或者是为了谋取高分,并不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进行探索,没有从骨子里真正的将应用文的写作纳入教学体系中。与明确提出应用文教学的职高与中专,是相去甚远。 对应用文概念的狭义理解,也影响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开展。我们现在一说到应用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公文,将应用文与公文等同化,应用文就是公文。我们的许多人想到自己一般不会进入政府部门,学习也无用,因此不愿意学习。其实应用文的范畴远非是公文所能够概括和容纳的,公文仅仅是应用文的一个属类。应用文的范围不仅包括我们所说的公文,还包括行业专用文书(如法律文书、经济文书、科技教育文书、新闻出版文书、礼仪文书等)、日常应用文书(如书信、各种条据、告启文书、凭证文书等),不一而足。像我们拟写的对联、广告、规章制度等,同样属于应用文的范畴。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应用文的用途不可谓不大。它甚至占据了我们普通人写作的三分之二以上。 三、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意义阐释。 中国注重应用文教学的传统由来已久。姑且不谈古代让我们传阅千古的雄文《讨武曌檄》,荡气回肠、感叹不以的《出师表》,感动不以、唏嘘不止的《陈情表》……在近代,从语文单独设科以来,对应用文也是相当的重视。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语文单独设科的文书——《学务纲要》明确规定:“其中国文学一科,并宜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官私之用。”③文件中注重“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官私之用”,使得学习语文的重点与相应目的,表述得明白无误。 刘半农先生在1917年发表了《应用文之教授》,是着眼于语文教学的使用功能,而作出的理论建设。文章的主旨为“只求在短时期内使学生人人能看通人应看之书,及其职业上上所必看之书;人人能作通人应作之文,及职业上所必作之文。”④文中所述的12种写作训练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学生将来应对实际工作、应对生活通常应该具有的写作能力。1919年蔡元培先生也明确地说过,“因研究学问的需要,社会生活的必要,我们不能不教他实用文”,认“学生都是研究学问的,是将来到社会上做事的”,虽然蔡元培先生与我们这里所说的“应用文”不尽相同,但他重视应用文却是无容质疑的。这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在重视文学革命之外,把目光投注到应用文的改造及其教学的革新上,这不是偶然的。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引导语文教学走出象牙之塔,这其中的重要之点,就是重视语文的实用性,突出语文应付生活、服务现实的功能。 反而是新中国成立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逐渐淡化出我们的教学舞台,尤其是普通高中的教学舞台,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但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文写作的适用范围教大,从这些看来,我们必须加强应用文写作的教学。 应用写作能力是人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在现在,我们对写作能力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人的生存能力的高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也可以表述为写作本位”⑤。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写作能力,是指广义概念上的写作能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指在广义概念中除去狭义概念的写作能力。因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毕竟不是以培养作家为第一要务和目的的。 在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这种所谓的写作能力,是指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交际的需要为主要的出发点的。应用与实用,毫无疑问,会成为我们学习的首要选择,从这点看来,加强应用文这种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就显得可不容缓。 四、用文写作教学的突破口与开展的途径: 引入我们的教材中,纳入课程体系。以笔者现在所教高06级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编排体系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口语交际三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中,阅读是主体,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课文。综合性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拓展。写作、口语交际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语能力为目的。我们的教材体系,是否可以增设一些应用文教学的内容,因为我们在使用中发现,写作、口语交际部分中的写作部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我们的讲解无非是做个归纳工作或者是重复而已,更何况有些单元的设置,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已经相去甚远。对于普通中学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设置,我们可以借鉴职业高中和中专的经验。 创设模拟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笔者曾经在县里举行的“乡镇秘书培训班”上主讲过“公文与公文写作”,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尽管由于时间关系,笔者大部分时间讲述的都是常用公文的写作程式与规范,内容不是很有趣,笔者自己认为讲解得也不是很好,但是所有的学员都学得相当认真。笔者事后思考,这主要是所有学员都有需要,需要应用,需要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老师。我们的中学生没有应用的需要,或者他们暂时还感受不到学习的必要性与必须性,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更应该做好激趣的工作。如创设一些应用的模拟场,举行征文活动,利用一些节日的倡议书、号召书,使他们感觉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能所用。这样,才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最大兴趣与潜力,有利于我们的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建立评价机制,纳入评价体系。应用文的开设毫无疑问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后应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但是,在现时情景与他们相距甚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为他们开创另外一种应用场,那就是我们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纳入我们的评价体制中,这种方式主要是以考试为主要的实施和饯行的方式。翻开我们的高考题,很多年都有应用文考题的设置。如1994年考一则启事,1995年考一则便条,1996年要求考生修改一则招生广告,1997年则要求修改一篇报道。这几年的高考题目的应用题型的设置,则主要出现在作文题目前边的语言应用题中。如2004年,高考大纲虽然取消了应用文的轮考标志,但是全国卷的对联题、广告题无不就是应用文的应用体现。这些,既体现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又激发学生与老师关注生活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考试应该引入应用文,以考促学,促进学考的比翼齐飞,进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