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得分技巧:慎思明辨解题意2007-8-16 14:16:00 阅读 参与讨论()

所谓“题意”即作文题目自身的意义,可以是“话题”的含义,也可以是“标题”的意思。
“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需要正确地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中心、文体、字数等,要对作文题面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等仔细品读,细心揣摩,全面审核和理解其含义,正确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确立中心意旨。
【得分秘笈】
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议是:一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试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二要在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方法1:捕捉题眼
刘熙载说:“题有题眼,文有文眼,题眼或在题中实字,或在眼中虚词,或在无字处。”所谓题眼,是指揭示题目思想意义、指出题目写作重点、表现题目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在它的启发提示下,把握题目的主旨和文章的表意重点。如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日:“愿有所息。”仲尼日:“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两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关键词是“息”。”息”就是:休息,或者是停止。如果把“息”只理解“休息”,这样的话题很显然与“健康有关”,写健康话题虽然是立意较浅,但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若把“息”理解为:追求的终止。显然就是“生命不停止就追求不停止”,或者是“生有所息为的是生无所息”。
抓住“息”这个“题眼”,就不太容易偏题或脱题,只要确定了素材,内容就会相对集中在某些素材上,只要注意有感而发则可。
方法2:吃透含义
吃透题目含义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无论以何种形式命题,都必须要做的。吃透题目含义就是充分分析所给题目的内涵外延。虽然高考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仍有相当一曹分考生审题不准、偏离题意。
如200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人们在地上看星星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真正走近星星的时候才发现,星星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而且周围充满了灰尘。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在作文前必须吃透这则寓言的寓意,实际上这则寓言说的是“近观”“远看”的关系,只要抓住其中的任何一者,都属符合题意。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谈:一是从“近观”的角度去谈问题,比如选取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脚踏实地、深入地看问题等方面;二是从“远看”的角度去理解,比如距离产生美、人应该怀有梦想等等;三是将“近观”和“远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方法3:明白范围
即弄清题目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对象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在题目范围之内寻求立意。所以凡是命题者给出的材料、提示语、要求或注意事项,都要一一看明白,不能遗漏。与材料相比,命题人给出的提示语更应认真阅读。如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该话题的中心词是“体验”,其含义与“难忘的经历,深切的感受,独到的认识”一致,有“亲身经历”的意思,这又与要求中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相一致,所以,考生如果写的是他人的体验,就不能算是准确地理解题目要求。另外,考生也不可忽视话题中的“跑”,如果写的不是“跑”的体验,而是其他方面的“体验”,也属于离题。文体的范围更为明确,只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也限制了考生写“诗歌”、“剧本”或其他“另类”文体。
关系类作文审题时要将两者(甚至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离题意。应搞清各自所属的领域或范畴,搞清各自的本质、特点,更要搞清这两者在何时何地、何情何景下有何联系——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是显性关系还是隐性关系,是偶然联系还是必然联系;是单向联系还是多向联系,或者是互动关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等等。搞清关系之后,再从中挑选出自己准备准确表达的一种关系,进而形成观点或判断,并以此来构思作文。
【佳作示范】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山东考生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噪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点评】
本文为2006年山东最高得分(58分)作文。
文章的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准确,文章紧紧扣住了“近观”和“远看”来谈“梦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切题准确巧妙。
二、立意富有哲学意味,很有些高屋建瓴、洞若观火的意味,同时又紧紧切合材料,谈论的论点完全是由材料引申而出,并且文章中不仅分析了二者的关系还进一步谈到了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更为难得的是,选取的事例,古今中外,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砌,完全是不着痕迹的分析,特别是选取的阮籍和嵇康的例子是非常贴切的,可以看出该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很丰富,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夫很高很深,骈散相间,气势非凡。
三、文采亮丽,用语言简意赅,写作基本功很扎实。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859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