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选材的最佳策略2007-8-16 14:39:00 阅读 参与讨论()


考场作文,考生常常为选材而抓耳挠腮。其实,最佳的素材来源,就是中学6年所学的12本教材中蕴涵着的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近几年,许多高考满分作文,如《昭君的选择》就发端于课文《内蒙访古》,《苏轼的赤壁》取材于《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赤兔之死》《晶莹雪寂寞林》《永远的苏武》等都源于《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中有关章节。他们将课文里的材料巧妙地引入自己的考场作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因为课文里的材料,非常具有典型意义。阅卷老师不仅因为熟悉这些材料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更因为这些材料运用到考场的作文里,能反映出考生本人对课文掌握的熟练程度、反映出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刮目相看、备加青睐。那么,选用课文中的材料有哪些策略呢?
一、名句生辉策略。即直接用课文中的名言名诗句等引入作文,让文章熠熠生辉。
课文中的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具有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在考场作文中恰当引用,必能使文章精练生动、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如2003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引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开头,第三自然段又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论证认识问题,第五、第七两段更是巧妙串用:“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事实的描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辨。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文章结尾以“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综观全文,作者八处恰当而巧妙地引用课文中的名诗句将历史的积淀和思想的厚度聚焦成文,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理的感染力,在斐然文采中让人领悟了作者深邃的思想。这是运用课文材料营造文学底蕴亮人眼眸的魅力。
二、情感动人策略。即用课文中饱蘸感情的人和事等暗入作文,让阅卷老师获得感情共鸣。
文贵有真情实感,只有情挚意切的文章,才能动人。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不悌。这三篇文章被公认为动了真情的千古佳作,像《祭妹文》《项脊轩志》等也都是以真情感人,脍炙人口的佳作。考场作文,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是碰撞出阅卷老师心灵火花的电石,我们要善于借助课文中饱蘸感情的人与事,再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流露出的悲愤、哀悼、惋惜、敬佩等深沉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尤其是对慷慨捐躯的刘和珍烈士以一句“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把对刘和珍的由衷的敬意推向了高潮,不由不让读者对刘和珍肃然起敬。2004年全国卷满分作文《哀痛者幸福者》针对“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话题,巧妙的抓住《记念刘和珍君》里“哀痛者”和“幸福者”这凝聚着鲁迅深沉感情的两个词融入自己的真情,分两层主体内容:刘和珍们是“哀痛者”和刘和珍们是“幸福者”,深入分析了革命先驱的哀痛和幸福之源,分析了特定时代背景下革命者的独特思维方式带来的复杂情感。哀痛源于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幸福源于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哀痛和幸福的本质都是崇高的革命战斗精神。这篇借助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有关发人深思的警策之句所洋溢的浓浓的真情,把“以战士的思维去思考”作为出发点,既紧紧扣住话题,又做出深刻透辟、入情入理的剖析,是作者驾轻就熟的课文材料与潜藏在文中的真情碰撞出灵感火花在高考考场上结出的硕果。
三、经典组合策略。即用课文中的经典例子化入作文,让文章意蕴深刻。
中学语文课本,有很多篇目的章节内容、相关故事、典故和涉及的文史知识,都是经典,我们可以组合转借用到考场作文里,让文章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2004年广东卷满分作文《此时有声胜无声》就“语言与沟通”这一话题,采用“语言集锦”的形式,围绕语言在沟通中不可替代的力量,展开两层主体论述,聪明的作者就采用经典组合策略,分别激活并使用《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曹植七步赋诗》、《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四篇课文中的经典事例,阐述语言沟通、说话艺术在拯救国家危难上和在挽救个人危难时展示的力量,全文纵横开阖且丰富多彩,既撷华掇英,展示文化底蕴,又增强论证的力量和说理的感染力,足见作者灵活自如地组合课文中的经典事例对“语言与沟通”问题高屋建瓴的认识。
借助课文中的经典事例,还可为文章的立意开辟新的天地。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等。只要考生学好课文并能激活组合这些经典例子,都可以在考场作文立意方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移花接木策略。即借用课文中的中外名著名篇故事进行创造迁移。巧妙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让文章出奇制胜。
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怅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此文借助课文《孔雀东南飞》而别出心裁,根据作文题意“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对原作大胆改造,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融入了新的思想,是一种巧妙的借鉴创新。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就此而言,本文的移花接木是成功的。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又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谏父亲三思疏》就是仿照课文《谏太宗十思疏》,200 1年高考满分作文《天堂通行证》就是借助《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和《欧也尼?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把两个世界文学长廊中著名人物的故事巧妙地移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出奇制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点石成金策略。即巧妙转换变通同一材料并多角度运用,以一当十。
面对材料要“新颖"这个要求,无数同学陷入寻找材料的误区。以为材料的“新颖”便是别人没有见过的,没有写过的。其实,材料“新颖”与否,并不在于是新是旧,关键在于善不善于选择材料,善不善于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换句话就是说要善于抓住常见熟例的不同角度,从熟知材料中翻出新意,点石成金,或从细微之处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材料用好了,可以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技高一筹的效果。
比如课文《屈原列传》中“屈原”这一材料,我们看一些高考满分的例子吧。
例1: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燕雀鸟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
 ——2002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天,无愧于心》
上例中“屈原投江”这一材料,作者表述上与众不同,选用人物自己的诗文,来揭示心灵的选择,使材料表现出新鲜独特的一面。
例2: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也。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于青史矣。
君说汨罗,去今两千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写作此文,毕君可知,展君之盛德,示君之才华;以警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为官不贪;如此,则为民不*矣。
——2003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
上段文字采用旁述评说的办法,使材料与道理融合为一体,很好地揭示了中心。同样的材料,照样用于2003年高考作文试题中,仍翻出新意。
翻检近几年高考作文,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与“屈原”有关的例子。虽然在材料运用这一方面我们要避熟避俗,但如果我们能把一个既熟又俗的材料挖掘出新鲜的意味来,即借现成的、旧的材料,从新的角度加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素材运用策略。当然,这种“一料多用”要符合逻辑,符合事件本身的意义内涵。学会了多用,我们的材料不就等于成倍的增加了吗?
语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库,许多同学已在高考的考场上尝到了取材于课文的甜头。因此,新一届高三的同学,一定要重视课文的学习,领悟、掌握好课文里的材料并把它储藏在自己记忆的仓库里,并在高考的考场上善于运用上述的策略把课文材料转化为写作材料,就一定不会被、“无米之炊所难”。灵感所至,满分作文就不是梦想。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871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