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文章表达粗疏浮泛的毛病2007-8-16 14:40:00 阅读 参与讨论()

不少同学片面地认为,要想使作文显得宏阔大气,就要尽量挑选那些古今中外著名的人物或事件作为论说的材料。这种从大处着眼的选材观念是对的。问题是所选择的“大”材料,一要切合话题内涵,二要文题相符,三要文意相贯。否则,一味地求大,弄不好就会陷入大而化之甚至大而无当的境地。我们知道,主题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选择什么样“成色”的材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主题对材料的统摄和材料对主题的印证关系。不少同学不太考虑这些关系,只要是看上去差不多的材料,不管它们与主题之间适切不适切,反正拿过来用了再说。这些“大”材料看上去很气派、显赫,但是仔细一推敲,往往会发现它们并不能充分地证说主题。这就必然造成文章意思表达上的粗疏与空泛,也使得文章的感情悬隔漂浮,仿佛害了“虚胖症”。不少阅卷教师感叹,现在高考作文几乎形成了通用的模式,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喜欢从历史上搬用素材,像刘邦、项羽、苏武、司马迁、陶渊明、苏轼、李清照等满天飞。引用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人物来说事,本是一件好事,起码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但是如果只是片面地以这些“大人物”、“大事件”来装潢作文的门面,而不顾这些材料的内在“品质”是否有利于主题的表达,不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是否密切,最终势必导致文章表达上的虚浮甚至失当的毛病发生。因此,作文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显得比较大气的材料,但是一定要辨察好材料的成色和品质,即是否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有促进和突出作用。否则,只会弄巧成拙,说得不好听一点,只给阅卷教师产生“拉大旗作虎皮”的不良印象。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872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