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出炉,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渐露苗头,并初步得到认可,即给定材料但不限文体,我们暂且称之为“后话题作文”。其实这种形式早在去年地方卷高考作文中已经出现,如江苏卷的“凤头猪肚豹尾”,湖北卷的“人乎其内,出乎其外”,便是这种形式的锥形,而今年以全国卷(I)“乌鸦学飞”为代表的几套试题巩固并强化了,这种形式。下面以全国卷。“乌鸦学飞”为例谈谈这种作文的特点:
(一)不同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后期较为盛行的一种命题方式,像1984年的掘井漫画,l990年“玫瑰的花与刺”,1995年“鸟的评说”,l997年“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的调查等,都属于材料作文: 这种作文的特点是给一段材料,或一段名言,或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小诗,或一幅漫画,让考生根据所给材料的意思,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形式虽然避免了命题作文猜题押宝的弊端,但随之带来了,一些其它方面的弊端,主要是限制过死。 (1)文体严格限定,一般是“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这样考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文体优势。 (2)立意限制过死,比如l996年高考作文要求比较两幅漫画,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对命题给出的两幅漫画,不管你是否真的喜欢,都必须表示都喜欢,而且还必须突出题目中的“更”字,的确有点强人所难。 (3)行文僵化,立意必须从材料引出,结构上要求“引——议——联——结”的形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后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不限文体,进一步突出了高考作文的三自政策——“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放开了学生手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文体优势。“后话题作文”尽管是给考生提供材料,但材料容易读懂,立意只要从材料中得出即可,不必引用原材料。同时,立意要求较为宽松——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考生小会产生写作的障碍。 (二)不同于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始于l999年,一直持续到2005年。其中有论断式话题,像l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平台式话题,像2001年的“诚信”;有限制式话题,像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有关系型话题,像2003年“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2005年“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话题作文采用“材料+提示语+话题”的形式,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基础上,话题作文增加了开放性,坚持“三自政策”,不限文体,给擅长不同文体的考生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话题材料只是命题者对考生写作的一个导引,是帮考生认识话题、领悟话题的,考生可用、可不用,很大程度上给考生以松绑。所给话题只小过是引发思维的一个起点,由这一点可以辐射出若干条直线,信息量大,可选角度多。 但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话题作文展示优点的同时,一些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参加了几年的高考阅卷工作,从阅卷情况来看,没有哪一年是不考虑话题材料的,同时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没有一次作文不是教育学生,既要审清材料,又要审清话题。很明显,话题材料交待了写作的范围,而话题本身交待了写作的导向,二者不可偏废,无形之中,给考生增加了一层审题难度。 拿2002年的高考作文来说,如果不看话题,可写“助人为乐”,可写“救人与自救”。也可写“心灵的选择”,而一旦加上话题,考生只能写“心灵的选择”一个角度了。2005年的全国高考卷(I)作文,只看材料可写“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而加上话题,则只能写“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了”,可见话题题作文的“话题”,只能说是缩小了写作范围。 “后话题作文”便克服了上缺点,材料立意多元化,不明确设置话题,但明确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大大拓宽了考生的写作范同。 拿今年全国卷(I)“乌鸦学飞”来说,乌鸦的行为既有其盲目的一面,也有其合理的一面从牧羊人的看法入手,可写乌鸦不了解自身情况,妄自尊大,好高鸶远,盲目模仿,最后导致失败,从而号召人们要认真分析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逐步取得行动的成功。而小孩说“它也很可爱啊”,点出了乌鸦的可取之处,它不满足现状,积极学习它人的长处,并不断地实践尝试,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精神非常可嘉,从而提醒人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实践,空想不会取得成功。 写作者既可从乌鸦行为的盲目性方面立意,也可从乌鸦行为的合理性方面立意,还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否定其盲目性,肯定其合理性。这样,大大拓宽了考生的写作视野,真正体现了高考作文立意的多元化。如果是给话题作文,任何一个话题都会限制考生的立意角度,缩小考生的写作范同。 (三)高考作文的新动向 后话题作文的出台,是高考命题工作者的一个有益的探索,标明高考作文的一个新的转型。 l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风雨雨,在人们不断地争论与思考中艰难地前行。从形式上来说,由命题作文发展到材料作文,由材料作文发展到话题作文,再由话题作文发展到后话题作文;从内容上来说,由关注政治到关注人性、人生,由关注大我到关注小我,展现真实自我。 高考作文到底该考什么,怎么考呢?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曾撰文指出,一个好的文题,应是一段“引芯”,能把学生“冬眠状态”的“文思”、“唤醒”、“引燃”,学子摊开试卷,一面对考题,就文思炸涌,从而爆出摇曳多姿、七彩斑斓的“精神虹云”。即,一道好的作文题,应特别有利于情思自由展现、精神真实伸展。 后话题题作文的出现,无疑给高考作文命题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它克服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弊端,既能让学生把握材料,又能让学生展开思维的双翼,发挥自身特长,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来。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审题难度逐渐降低,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不会给考生留下狭窄的写作空间,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可避免虚构会用等问题出现。关注人性、人生,注重文化品味,抒写个人情感,凸显理性认识,注重人文思想,展现真实自我,将会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后话题作文应运而生。倡导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展示考生特长,将会成为高考作文发展的新趋势。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