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一词在台湾很流行,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谈话中经常讲到“愿景”,关注过这一时期时政新闻的学生应该对它有印象。同时,试卷也给出了词典中对这个词语的解释,所以说,这个题目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其实不大。既然试题对这个题目解释得很清楚——所向往的前景,那么考生就完全可以本着它的基本意思出发,或从大处切入,写期望中的国家社会的愿景;或者从小处落笔,写自己或他人的心愿理想。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那些在审题立意上需要费一番周折的题目,只有审清题意,切入准确,才能保证作文的成功。而对于这些审题难度不大,人人都会有话说,却又很容易流于空洞浮泛的题目,作文成功的天平应该向哪一个方向倾斜呢? 首先是一个选材角度的问题。题目是一个大概念,个人、家庭、国家、社会都会和它有联系,“大”就容易“空”,容易“抽象”。因此,从大处着眼的同时,更应该从小处入手,“小”则容易“实”,容易“具体”。试想一篇如社论似的文章,大谈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作为中学生很难掌控,很难在写出“理趣”的同时还能体现“情趣”。所以,写个人的“愿景”更容易做到具体生动,展现个性色彩。 其次,“大”道理是人人心中有的,都知道什么样的愿景是美的,什么样的愿景是丑的;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什么必须摒弃掉。考场中,我们和别人比拼的不应该是这些,要呈现出个个笔下无的卷面特征,就需要在表达上下些工夫。生活中总会遇到有人给我们讲道理,有的人讲我们就不爱听,有的人讲我们就能欣然接受,这多半是因为后者往往有既能晓之以理,又能动之以情的本领,在以理服人的同时还能以情感人,声情并茂,情趣盎然。所以,生动形象的词语,灵动变化的句式,得体恰当的修辞,丰富新颖的材料,往往能成为获取高分的筹码。其实,不仅这类题目应该注重表达,任何题目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