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议论文写作思路2007-8-16 15:08:00 阅读 参与讨论()

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运行的轨道。如果不懂得开拓思路,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写作议论文“冰泉冷涩弦凝绝”;如果善于拓展思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写起议论文“间关莺语花底滑”。那么,该怎样纵横拓展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呢?
一、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怎样才能写得充实而有序?
方法之一便是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加以阐述,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比如说有这样一则供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从这则供料中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那么,我们可以这样从横向展开: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因为要成功就得奋斗,而没有理想就不会去奋斗(故曰“起点”),即使去奋斗也将失去方向(故曰“目标”),无目的的奋斗就像无浆的船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流,“动力”从何而来?显然,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心论点,只要依次证明分论点成立,也就论证了中心论点,这便是“从横向展开”。
简单之中也有不简单的地方。一般地说,从中心论点解析出两个并列的分论点就算是从横向展开,但以“三部曲”(即分解出三个分论点写成三个段落)为佳。因为增加一个分论点及其论证,会使全篇的说理更加充分,更加有力。而在实际思维操作过程中,第三个分论点的提取往往难度较大,这就是不简单之处,但也是思维价值之所在。怎么办?要学会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就上例而言,“目标”和“动力”容易想到,倘以此展开未尝不可,如果要提取第三个分论点,就得拓宽思路,多方思索理想对奋斗的作用,才能获得“起点”之类的分论点,浅思辄止是不会有结果的。
还要注意的是,分论点的展开不能随心所欲,得讲究先后顺序。比方说“起点”、“目标”、“动力”的排列就比较合理,如果改成“目标”、“动力”、“起点”,就会显得不合逻辑了。在句式的构造上,分论点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灵活遣词造句,但要做到清晰醒目,因为分论点是“段眼”,含糊不清是一大忌。在论述过程当然允许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主要的方面详写,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写,放在后面。如果分论点不止三个,次要者还可以合在同一个段落里论述。
二、要把道理说透,就得向纵深拓展。
A.设问导思,这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其路线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其中,“是什么”为第一层次,对中心论点或有关概念进行阐释和界定,使读者明确所要议论的话题的内涵;“为什么”为第二层,讲明议论这个话题的原因、目的和意义,使读者明白论证中心论点的必要性;“怎么样”为第三层,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使读者明了付诸实施的具体操作;“会怎样”为第四层,说明最终的结果,即这样做之后会得到什么,使读者进一步确信谈论这个话题重要性。这样设问引路,层层拓展,就能把问题说深说透。
比如写作《要钻牛角尖》,可以这样纵向展开:
(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是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
(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
(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样);
(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
按这种思路写作议论文能够形成层进式结构,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层层深入地安排论证结构。
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1)什么是“钻牛角尖”;
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2)为什么要“钻牛角尖”;
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3)怎样“钻牛角尖”。
至于(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怎样,可作结尾。
B.逐层深入,这也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请看下面这道作文题:
人们喜爱绿树,因为绿树使大地充满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然深深扎根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作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五公斤之多。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围绕“吸收和给予”的辩证关系,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1)要想给予,首先必须吸收;(2)吸收是为了给予,给予的快乐又成了吸收的动力;(3)要想不断地给予,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吸收。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怎样逐层深入?一要紧扣中心论点理清概念间的关系。上例的中心论点可以是“吸收是为了给予”,抠住这点就不难理清吸收和给予的关系。二要让分论点之间呈递进态势。上例的三个分论点,从吸收是给予的基础,到吸收是给予的动力,到不断吸收才会不断给予,一层比一层深入。三要表现思考的深入。如果思想浮于浅层,即使排列了几个递进的分论点,也达不到深入说理的境界。只有想得深刻,才能真正做到逐层深入地把理说透。
翻进一层,则是向纵深拓展的创新之路。这里的“翻进”,不是一般性的深入一层,而是通过深思熟虑,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自己的新见解。原有的认识为第一层面,新的见解则翻进一层,构成第二层面。要翻进一层,得有发现的眼光,关键在于能够看到别人还没有看到的东西,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向纵深拓展吧!
三、怎样向纵横开拓思路?
纵横开拓思路有两句口诀:“正反例说驳异议,为何如何逐层论。” 
第一句话“正反例说驳异议”,说的是横向拓展思路。所谓“正反例说”有两层意思:一是举正反事例(也可以单举正例或反例)来论证论点,二是从正反两方面来阐发论点。前者中在证明,后者重在分析。所谓“驳异议”,是从实际出发,提出已有的或是会有的不同见解和错误认识,然后加以批驳,从而论证中心论点。
第二句话“为何如何逐层论”,说的是纵向开拓思路。“为何”要围绕论点,联系实际分析原因。一般地说可以从摆现象、揭本质、挖根源、说危害等几方面向纵深思考。“如何”则要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案和解决方法。如果说中心论点是提出问题,那么“为何”是分析问题,“如何”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要条分缕析,解决问题可列项说明,所以是“逐层论”。
在实际的运思过程中,这两句话的五个开拓点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而要从文章的论点、本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写作材料储备的情况出发,选择三两个开拓点进行构思,尽量把问题说得充分些。一般说先横向思考有何例说何理,再纵向思考原因和办法。
有这样一则材料:1848年,在西班牙女王为哥伦布举行的宴会上,一个宾客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很不服气,他满不在乎地说“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大陆本来就在那里,正好被你碰上了。”……哥伦布笑着说:“是的,许多事物本来就在那里,可是有人将它发现了,有人却没有发现,差别就在这一点。”假设我们这样立论:发现,难就难在正好被碰上。那么,我们可以借助这两句口诀纵横挥洒——
“正反例说驳异议”:诺贝尔发明炸药居里夫人提炼镭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正例已经足够,有反例更好);说一说这些“正好被碰上”意味着什么;驳一驳“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正好被你碰上了”。
“为何如何逐层论”:“正好被碰上”难在不畏难敢冒险难在持之以恒不怕失败难在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这是“为何”);要想“正好碰上”需要不怕牺牲精神需要勇往直前斗志需要超乎凡人的思维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这是“如何”)。
于是我们这样构思——
(一)引论:发现,难在正好被碰上
(二)例说:(1)诺贝尔(2)居里夫人(3)牛顿
(三)为何:(1)敢冒险(2)能持恒(3)善思考
(四)驳异论:驳“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正好被碰上”
(五)结论:愿科技成果被更多的人碰上
从上例可以看出,借助这两句口诀纵横开拓思路,可以使文思如涌,迅速写出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优秀作文。当然,有时候只要利用口诀中的一句,进行纵向或横向开拓,就足以构思成篇,在这里不再赘述。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8/3923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