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中老师 解读北京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并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道题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气息,并与高中生日常生活相关,实际上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引出题目的材料与提示语,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是:一、由“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明确题目中“符号”的含义——指那些“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如果换一种说法,可称为城市的“名片”)。二、由“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组举例,明确“符号”的特点——既可以是包括建筑在内的实体,也可以是风俗、民风;既可以是杰出的文艺作品,还可以是那些标志着城市繁荣与发展的新生事物。三、由“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看出对“符号”应持的态度,同时这句话也提示了写作角度:既可只说“保留以往的符号”或“创造新的符号”,也可二者兼谈。考生经过这样一番细读,一般而言,不仅题意审清了,立意也大体明朗了。接下来,选择哪一个(或哪一组)“符号”来展开,是关系到作文成败的重要方面。拿到试题,大多数考生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胡同、天坛、地坛、长城、天安门等老北京特有的“符号”和色彩,但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而北京是古老与现代结合紧密的城市,其“符号”不仅是多元的(如今年6月1 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京剧、京韵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能代表北京的艺术“符号”),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形成的,考生应打开思路,将各种现代“符号”发掘出来。 饶礼喜老师 解读江西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这个题目,从什么角度入手呢?六成考生感到茫然。认为题目出得“偏难”。许多考生在审题上花掉很多时间。以致仓促成篇;有的干脆就套用平时的作文,从“磨难”的视角入手,写成“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类的作文;有的则大谈父母的溺爱问题……这些都偏离了命题入的意图。 笔者认为,这是一道以话题形式出现的“材料作文”,其立意指向性很明显。题目用的是比喻.“小雨燕”喻即将离开家门到生活中去闯荡的有志青年:“减肥”喻改掉自身对父母的依赖,对优裕生活的留恋。以及独生子女身上的“骄”“娇”二气等等缺点、毛病。当然.这个“减”也可看作是“舍弃”的意思。那么,一个拥有健康身心的入、一个想发展自己成就事业的人。需要舍弃些仕么呢?舍弃的应是随遇而安的怯懦,是固步自封的枷锁,是头上的虚名、身边的小利等等。大千世界,又有多少为了“获得”而首先“舍弃”的现象?这种种现象都应该是引起我们联想、思考,进而构思选择成文的材料。因而,不论是编故事寓意,写散文寄情,还是发表议论明理,凡是关于“舍弃”的话题都可以写。这样拓展思路,文章就不会难写了。 我们以为,这个作文写议论文比较好写,正反对比说明,记叙文也比较好写。关键是选材问题,许多考生想不到恰当的新鲜典型的事例,以致牵强附会,如写邰丽华身残志坚,写丛飞爱心捐赠,等等,这是写作的大忌。我们知道,文章观点是要统率材料的,而材料也是用来证明观点的。 唐惠中老师 解读浙江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予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会更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 怎样审题、立意呢?引出话题的文字较长,因此有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材料先是引用《列子》中的对话,提出了问题的。两个方面;然后用康德、歌德的话,突出“生无所息”者的可敬,并以《吕氏春秋》的句子(“休息之”即“让他们休息”)以及旅游学专家、医学专家的观点、建议,表明“生有所息”的必要性。那么,如何理解话题中的“生”与“息”?“生”,无疑是“生命”“生存”“生活”:而“息”在现代汉语中,既有“休息”的意思(如“歇息”“作息时间”)。又有“停止”的含义(如“自强不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根据材料,所列出的众多言论,不难发现话题是兼容了这两种理解的(即二者都成立)。这样看来,本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就前进与停止、工作与休息、奋斗与懈怠等要素间的关系展开阐释。动笔写作时,自然有三种选择:一、写“生有所息”。只谈学会休息、确保健康的问题值得关注:或者指出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处理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二、写“生无所息”,只谈充满希望、不断追求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或者强调从“生无所息”中能寻找到莫大的乐趣,借以反映自己的苦乐观。三、兼写“生有所息”与“生无所息”。比如提出“生有所息”为的是“生无所息”.阐明既要有“生无所息”的精神。也要学会适度休息。讲究劳逸结合,要以适当的休息、高雅的休闲自我调整,以利于更好的工作,作出更大的奉献。无论选写哪个话头,真要拓展作文深度,还须进行自我追问。比如写“生无所息”,回答可以是“因为心中有梦,人必须去追梦”,或者“生无所息”,目的是追求人生中的快乐和幸福”(进而论述工作着就是幸福),等等。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