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命题思路及应对策略 四川大学附中高级教师 陈志先 众所周知,今年将有更多的省市自主命制高考试题,综合以往各省市的经验,大体都要经历“追风”(追随上一年全国高考命题风格)、完善、创新三个阶段,所以,研究近年特别是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命题思路就显得相当重要。笔者有幸参与高考命题中心组织的核心课题研究,曾经与考试中心命题人交流研究心得,现将研究所得撰文如下,以飨读者。 一、近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命制的基本思路 试卷:考查学科主体内容即教材重点和与大学学习相关的内容;反映知识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需要一定的难度,但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科学合理的难度是0.55~0.60之间,这是高考命题追求的目标。试卷长度以中等成绩及其以上的学生能答完为准。 时政热点:热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现实的重大社会问题,热点问题肯定 对命题有重大影响,但考得越来越巧妙。如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40题,本来要考阿富汗反恐战争,直接出太直白,转为考中亚,地理学科提出命题点,与历史学科一联系,于是便将欧亚大陆桥与古代的丝绸之路结合在一起。 文综命题一般都找一个综合的切入点,在问题设计上,讲究贴近生活,体现和反映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改革的内容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国际事实的命题,将充分考虑这一事件与中国的相关度,问题设置逻辑也依赖于中国所可能做出的政策回应和政策选择。 知识覆盖面:综合考试的知识覆盖面小,主要是由于综合考试的命题是以问题为中心, 以能力来立意。命题时对知识覆盖面有考虑,但不是考虑的重心。扩大覆盖面主要通过选择题来调整,办法是减少每一组选择题的数量,选择题方式多样化,既有组合式,也可以是单个形式,单个选择题同样也能考查学科综合能力。 三科关系:在文综考试中,地理是载体,历史是纽带,政治是目的。跨学科的综合题从地理入手太难,从政治入手往往会偏重时政,而从历史切入则最好出题。 题型:由于试题数量的限制,各个学科不一定所有的题型在每年考试中都会出现。题目 设计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求,题目立意、情景、设问方式要求科学可信、新颖灵活,难度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选择题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与题干关系要一致,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典型错误,正确选项分布均匀,把蒙的概率降到最低。非选择题考查重要的、主要的、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答题量与分值平衡。 命题专家对材料题最感兴趣,是因为文综材料题较3+2材料题要简单一些,只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问题即可。它开放性大,可以进行开拓、创新,还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具有可操作性,鼓励考生有创见性地答题,但观点要积极向上。高考标准答案更加要点化,目的是减少评分误差,减少阅卷教师的工作量。高考答案是踩点给分,要求学生答得要全,要完整,把答案归纳成要点,既可以涵盖考生答案的多样化,又可有效把握答案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二、应对策略 近年文综命题思路带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和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和总结,这对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寻求正确的复习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加强基础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当前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对考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如果脱离基础知识,能力考查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复习备考应首先加强教材的阅读。读教材时要克服四个误区:①只读重点不读一般。②君子动口不动手。③动口不动脑。④只读不总结。特别是高三后期,结合《考试大纲》阅读教材,会使我们的复习迎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要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学习,在落实上下功夫,重点内容要准确、清楚、透彻地记忆。再次,要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沟通重点概念和主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如: 鸦片战争——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联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下联系)、五次侵略战争(纵联系)、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政治联系)、为什么开始于广州(地理联系)、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现实联系)。 同学们在构筑知识网络时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中一些知识重新进行加工、整合,如果做好这一步,那么高考无非是通过知识网络下载所用知识的过程! 另一方面要培养几种能力:①分析问题,能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准确审题和有效表述能力,也就是问什么答什么,紧紧围绕设问作答。这一点特别要注意,因为这是很多同学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在答题时眉毛胡子一把抓,贪大求全,只要可能涉及的知识点都答上去。2004年有一道高考题:概述20世纪20年代苏联(俄)对农民政策的变化情况。评分说明明确规定:只能答和农民有关的内容,把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照课本全写下来,不给分。这就要求那些有广种薄收思想的同学须花大力气加强审题和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③联系比较能力。④阅读归纳材料并鉴别真伪好坏提出观点的能力等等。 第二、处理好学科内与学科间关系 近年来,文综命题始终坚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的原则(试题分值的比例大约是80% : 20%)。因此,抓好学科内综合复习就抓住了文综复习的主要矛盾。学科内综合主要分别考查地理、历史、政治各学科的学科基础知识,重点考查考生如何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例如: 某村条件落后,收入很低,村民先是办工厂,结果没有走上富裕路,经过考察村里情况后发现村里林地、矿地多,便于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后来村里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该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从实际出发。 有的同学按照常规思路,先分析用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答题,多数同学只是在从真实的情况出发这一点做答,结果只有四分之一得分。正确思路是从真实的实际出发,全面地看待问题,从变化的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道题全国的得分率都非常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许多同学偏重独立的知识点,而疏忽学科内部的融会贯通。 当然我们在抓好学科内综合复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培养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重新整合,在整合中更灵活的运用,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整合与复习 近年文综高考明显反映出以某一历史文化遗产或以某一城市某一区域为切入点的命题方式: 2001年考查巴拿马地区、中东地区;2002年文综试卷第39题以“古城开封”为载体,第40题,则以“丝绸之路”为载体,考查了西北地区有关知识;2003年文综第38题,以“长城”为载体,考查西汉、魏晋、明朝中央和西北地方关系,以二战为切入点,考查英吉利海峡地区;2004年全国卷Ⅱ第12-15题考查珠江流域的有关历史、地理和现实热点知识;2005年全国卷I第13-16题考查西南地区有关知识,全国卷Ⅱ第39题考查“古城西安”、全国卷Ⅲ第39题考查河西走廊的有关知识等。 对重要区域的考查,既能有效将政史地三科结合起来,又能兼顾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知识,更重要的是一定地区的发展能体现当今国家大政方针,与时政热点联系较紧,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把我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范围可大可小,大的如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台湾海峡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京津唐地区、成渝地区;小的如西藏、新疆、上海、扬州、南京、北京、西安、成都、广州等。世界可分中欧、西欧、巴尔干地区、加勒比海地区、巴拿马地区、东地中海地区、西亚地区(或海湾地区、中东地区)、东北亚地区、中亚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环太平洋地区(或亚太地区)等。要注意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把小的区域放到大的区域背景下来复习。 第四、关注时政热点问题 关注2005年4月以来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与人民生活和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大事。如“三农”问题、科技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问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边疆开发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问题等要高度重视。②没有热完和具有长久生命价值的热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航路开辟、西部大开发等问题还没有热完,能源问题、未成年人保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民主与法制等具有长久性价值,这些仍然要引起高度关注。③敏感、影响安定团结、官方没有明确表态的热点。如台湾问题、美伊关系、阿富汗问题、恐怖主义问题、古代农民起义等一般不会直接介入,但可能间接考查! 第五、应适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新的课程标准与近年课程改革方向、各省市高考命题特点、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习之间的衔接、学术界最新动态等。上述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或即将体现已成共识,同学们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高考中锦上添花。 第六、注意考试技巧的培养 在熟悉高考题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熟练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对于选择题,解题时一要审准题目要求,即对题目中明确规定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限制条件以及题干的设计形式弄清楚,准确无误;二要区别题干中的概念,明确考查的指向。对于材料题,要掌握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阅读,包括略读、细读和精读,找出问题的核心和重点;二是理解命题的意图;三是认真组织答案,做到条理清楚,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 高考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完做全的,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能抓住中低档题就是胜利。记住:慢作会的求全对,稳作中档题一分也别浪费,舍弃全不会!但前提是要认真看题认真审题,对于高档题也不能不看不想,只要认真思考,也不一定无法入手,可能也能做出其中一两步,所以只要有时间,也不能轻易放弃所谓的压轴题。 第七、注意高考复习的几个误区 一是空谈能力不重视基础、过细求全追求覆盖、舍本求末追求综合、沉溺题海轻视讲解。 二是只重视教材不注重课程改革大纲,只重视模拟试卷不重视考试大纲,只重视高三总结复习不注重高一二的系统学习,只重视知识能力,忽略情感与价植取向。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