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历史高考备考攻略 第一部分 2007年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 2007年高考有全国卷I(河北、河南、山西、广西、湖北、湖南、福建、安徽等省通用),全国卷Ⅱ(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省通用),此外,北京卷、天津卷、四川卷、重庆卷等6套文科综合卷。另外还有上海单科、江苏历史单科及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的新课标高考。本人仅就前面6套文科综合试卷的历史部分略作分析。 湖北省采用的是全国I卷,高考结束以后,历史教师和广大学生感触很多,有人说:“一年来白忙乎了,只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行了”,也有人说:“受不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变化都太大了”,更有人说:“真不知道怎样指导明年的高考复习了,课本正文表述的知识不考,大纲规定的不考,考试说明要求的不考,热点也不考,半年的复习煎熬一下子成了杨白劳!”。 我认为今年文综历史试题从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看,仍坚持了“三个原则”不变,即①坚持“遵循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②坚持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③坚持“稳中求变,稳中创新”的原则。但今年的试题体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却也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扩大考点知识覆盖 2007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减少了专题式选择题,全国卷历史试题中仅有一组专题式选择题,其它则均为单体选择形式,体现了命题者稳中求变、扩大知识覆盖的命题思路。 二、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内涵:第一个层次是指列入考试大纲的要点,第二个层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节,第三个层次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容,第四个层次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 高考命题突出主干,重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历史课本上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一般都是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的主体,这些知识甚至在一定的周期内经常反复出现。(2006—2007考查历史主干知识比较表见附件一) 三、突击抽查边角知识 边角知识内涵:没有列入考试大纲的要点、教材中标识★的章节、教材中用楷体字排版的内容、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 课本“说明”部分指出:正文部分用宋体字排印,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用楷体字排印,不做统一要求。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以阅读部分命题的情况。 四、隐性介入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内涵:长期(尤其是近期)被人们普遍关注、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意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或知识再生点,包括短效热点问题(年度国内外时政要闻)、周年次周年热点和长效热点问题(如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和谐社会等问题)。 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6套文综历史试题都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功能,整个卷面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只不过全国卷I比较巧妙地将热点问题冷处理。第38题以美国改变中立态度为切入点,第40题对金迁都燕京的考查,实际上与今年抗战爆发70周年、2008年北京奥运年及北京建都850周年这些热点问题相关,但考查角度比较隐蔽。 五、彰显材料处理能力 对历史材料的处理,是指阅读材料、提炼观点和运用材料进行说明、论证的过程。与06年试题比较,一方面,全国卷I的材料型试题数量明显增加,这体现了课改精神。例如第21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题)展示的则是1956-1965年经济曲线图。第38题选用了《罗斯福选集》中两则文字材料及美国对华援助的两个表格数据材料;第40题运用了宋金对峙形势图和一则文字材料。试题通过文献材料、图片、曲线图、地图、表格数据等多种材料,考查学生史料解读、图文转换、识图、比较、分析概括等多种能力,使材料的类型与功能得到了拓展。另一方面,历史材料丰富多样,阅读量增加。如第15、19、21、23、38、40题中运用了许多文献材料和历史地图、照片、表格数据等,考查考生阅读文字材料、解读图表、分析情景、进行人文理解等能力。以文字材料为主的材料解析题是学科内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科内的主干专题知识;文字、图画、表格多种材料混合的材料解析题为跨学科综合题,都以某一问题为核心,依托某一地区,比如山东文科综合和宁夏文科综合考查区域史的特点非常鲜明。 随着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日益推广,高考试题中考查材料处理能力的比重也不断攀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部分 2008届高三历史备考工作的建议 一、新形势下的备考方案 第一轮复习从2007年9月份至2008年3月上旬,进行学科内单元复习,夯实相关基本知识,即所谓“看好自家的门、做好份内的事”。这一阶段应突出主干,兼顾非重点(兼顾枝节)。 第二轮复习从2008年3月中旬到4月底,进行专题讲座与训练,适当关注学科能力渗透并启动跨学科综合训练,即所谓“做好份内的事、串串人家的门”。这一阶段要在每一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专题编制应当贯彻执行课程标准(一是形势需要,二是适用性强,三是操作简便)。 第三轮复习从2008年4月底到5月份底,进行文科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同时注意学科知能查漏补缺和信息收集,即所谓“串串人家的门、把好自家的门”。这一阶段要选准“热点”,适当开设“热点”专题讲座,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二、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 1、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稳扎稳打 目前,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无论是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都以基础知识为本源。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依据大纲考纲,紧扣教材,努力挖掘教材里面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我们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课本主干知识的分析,又兼顾对课本边角知识的落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牢固地掌握书本里的备考知识点,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为下一轮综合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2、分阶段,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历史复习的首要一步是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把教材涉及的中外历史按历史发展的阶段进行梳理,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知识结构。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完整的历史网络体系。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