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应试策略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高考应试方法有共性特点,也有个性特点,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考生习惯而异。提几条具体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卷子发下来要不要先看一遍 我问过考生,答案是截然相反的:有的考生说一定要先看一遍,心里踏实,有的考生说不看,看了心里不踏实。看与不看完全是因人而异,只要踏实怎么做都可以,不必强求一致。我个人认为第一天考语文时作文还是要先看一眼,是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话题、材料、题目是什么?做到心里有数,留足时间。 二、遇见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有的试题不会做完全是正常的,不必紧张。有的考生认为后面的题应当是最难的,中间一出现不会做的题就紧张了,其实高考试卷是按两级坡度设计的:第一级坡度是全卷从易到难;第二级坡度是按照题型设计的,每一个题型又是从易到难,因此中间遇到困难也不必紧张。 三、有的试题可以上手做一二个小题,后面的就不会做了,怎么办? 高考命题最终追求的是每道试题、每张试卷的区分度,因此在命题过程中注意“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注意“大开口,小出口”,进去容易,出来难。考生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能做几步做几步,能得几分得几分。 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没见过怎么办? 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在命题过程中努力做到“材料在外,答案在内”,努力做到“陌生之中考查熟悉”。因此陌生、没见过是完全正常的。一旦有的试题“见过”、“熟悉”,考生要十分小心,材料情景相同,但设问的角度变了,考生一定要克服定势思维,信息获取要准确。 五、考生要学会挤分 高考试题在阅卷时实行的是分步赋分,做对一步给一步的分,而且高考试题为了达到区分度的目的,在试题设计上采用“漏斗式”——大开口、小出口,因此考生在答题过程要明确命题专家意图,能做几步做几步,能得几分得几分,也就是答题要学会挤分。 六、最后一题一定最难吗? 否!考生一定要做到:每题必看、每题必想、每题必做,能做几步就做几步,千万不能形成定势,随便放弃。 七、有的科目时间不够、答不完怎么办?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特别是数学、理科综合,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不完,只好交卷,这也是正常现象。《考试说明》中关于试卷的长度有这么一句话:中等程度以上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全卷。这就是说命题专家在控制试卷长度时只有50%同学能按时完成,因此有一些考生答不完属正常现象,答不完并不影响高考录取,比如北京的录取在70%以上,因此考生不要气馁,认真答好每一科试卷。 最后给考生一个顺口溜,作为答题的指导思想:“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试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高考中低档试题占八成,是考生把握的重点,会做的一定要保证正确率。“舍去全不会”是指对于一些考生实在太难的题要大胆舍弃,没有舍弃就没有获得。究竟如何应试,还是因人而异。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