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作文结构分析及常见误区处理(二)2008-10-25 12:39:00 阅读 参与讨论()

【作文结构纠错技巧三】

设置主旨句,求结构浑然文章应设置段首句或分论点。

《诗经》结构有一个重要特点为“重章叠句,即在考场作文文章主体部分的每一段开头都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开头;或用相同的语段开头,或用展示分论点的方法:将文章内容予以清晰、直观、有层次和富有条理地展现出来,使得文章条分缕析。设置主旨句。刘勰《文心雕龙》“总文理,统首尾,定予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行文具篇,起承转合,在行文过程中甚至在偏离题意时,用主旨或关键句在文中多次强调和凸显主旨的方法。即可解除考场上由于高限制条件而产生的紧张感从而导致偏离题意的后顾之忧。主旨或关键句子应放在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三个地方,以形成脉络清晰如骏马游龙之势;三处句子应独行设置,以增加对阅卷教师视觉的冲击力。

【典题调研】(2009年北京十三所著名中学联考试题)

题目:动力来自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运思过程】本题采用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利于拓展考生思维,有利于体现考试与评卷的公正性;从命题内容看,考题关注自我生活与个性成长,极具时代感,不管是个人追求还是集体的力量,不管是美好道德还是细腻情感,均可入题。【思路模型】要扣住“动力行文。只要是能够触及自己的情感与灵魂,能够激发自己进取,促使自己提高的对象,均可成为写作内容。如,亲人、师生、好友,伟人与英雄、诗词与名著,荣誉与挫折等;值得注意的是,填入的这些写作对象并不是我们写作的终极目标,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些写作对象,展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动力。

【考场纠错】文章布局谋篇应将“动力巧妙体现。因为本题在结构上最容易犯以下错误:一是内容空洞导致结构呆板,单一,没有变化,缺少波澜;二是文章主要段落是对内容的叙述,有场面,没有细节,缺乏画面感。

【变式训练】(2007年高考福建作文试题)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运思过程】“季节题目在2007年高考中略显稚嫩。但它给考生营造了“空白,提供非常大的具有“私密性的空间,便于个性化写作。审题时应注意三点:一、题目实虚兼备,应化虚为实,由实体“季节虚化为抽象“季节;由“观察提升至“感悟;由“感受提升到“哲理;二,找寻合适载体,小中见大;三,体验应侧重精细,结构注重画面及细节。

【作文结构纠错技巧四】

梳理文脉理清层次

“文脉就是指文章行文时候的思路脉络,文脉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思维标志即文章的“过渡和“衔接句以及“过渡语段上。这种“标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与整合。语言标志是“不仅过去……,现在也是如此;“诚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其语言标志有:“其实,不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仅是……,更是……。由此可见,文脉的整合绝非小“瑕疵而是关乎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更是做好“天字第一题的不可或缺的“杀手锏。我们不能将考场作文内部的优化的诸个因素看成是“雕虫小技而加以轻视。

【典题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运思过程】湖北卷今年的命题作文材料简洁,启发性强,重在引导考生进行内心反省。湖北高考作文命题与2008年上海春季以“细微深处为题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举手投足之间这个题目平实温和而又出奇制胜,能切实引导考生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思路模型】首先要做好“转换,将其转换为“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其次,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要会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再次,抓住关键,三个“如何对待就是最好的命题思维方向;最后,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

【状元笔记】我们在写作时在结构上常常会犯:一、丢弃我们所擅长与熟练的散文,特别是抒情文体,将我们情感不加选择地倾泻,导致文章结构冗繁;二、往往丢弃我们所擅长的“日记体“书信体“场景式等结构形式,热衷于什么“求证式“病理报告式“辩论式等时尚结构模块;三,对于叙述过分钟爱,对于描写则明显冷漠。

【变式训练】请以“蓦然回首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运思过程】“蓦然回首审题关键有四:一、从性质看,它可是有形的、具体的、物质的、客观的;也可是无形的、抽象的、精神的、主观的;它既可指生活中的“猛然回头“转折“选择“浪子回头等一种形象的说法,也可指具体的一件事、一个场景、一个细节;还可指对生活的一种反思、一种顿悟、一种认识;二、从角度看,可以是正面的审视,也可以是反面的认识;既可指“个体成长层次;也可指国家民族层面上的;三是关键词“顿悟“偶然“反思;四是“蓦然回首的目的为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此切入,思路即可汩汩而出。

【闯关试题库】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有享受与感受之别。品尝人头马、身着皮尔卡丹、足蹬莱尔斯丹、肩挎路易威登……只能叫做享受。仅仅*一副嘴巴和一副下水、一身皮囊就够了。很简单。

能够感受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的色彩,能够感受到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宇宙的情感,能够感受到漠漠夜空中星星的细语,能够感受到遥远地平线的蠕动,能够感受到我们平常忽略的、淡漠的、遗失的、阔别久远的、隔膜已深的另一番景致,另一番心境。那或许是久违的一份浪漫、一份诗意、一种刺激、一样怀念、一重思悟。感受,*的是我们的心。

请以“享受与感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2、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柯勒惠支的版画《母亲们》:一群目光惊恐的母亲牢牢地拥成一团,她们相互偎依彼此保护,臂弯下是同样极度恐惧的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曾说过:“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生命,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将能加强关系及减少摩擦。

●“拥抱运动是印度最著名的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他们紧紧的拥抱由于政府开发而即将被砍伐的树木,用自己的身体抵抗刀斧,对破坏环境者进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3、请以“波峰与波谷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文体特征明显。

4、请以“拐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是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写作提示:“享受与“感受是两种对待自然生活的态度。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审题时应抓住实质,即,如何对待生活,如何摆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这里,“感受与“享受是关键词,“感受侧重于心灵与大自然的对话与交会,而享受则侧重于对物质的体验与品味,要点则是写出独特心灵感受及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其次,选材要本着“熟悉的陌生原则去挖掘生活探求,生活真谛。再次,语言表达要富有个性,或生动,或形象,或幽默,或优美。

每个人对“享受“感受的理解不同,“享受“感受也不尽相同,有人追逐物质的丰盈,有人则追求精神上满足;有人认为快乐才是享受,有人认为工作才是幸福。感受,才能在枯水时想到春潮涨涌中飘来的红帆船;感受寒冷冬天,就感受到春天不会遥远。反之,看齐白石画的虾,就想到宴席桌上的烹炸大虾;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就想到口中的傻子瓜子……享受,带有明显的欲望。

2、写作提示:审读此题的要义在于对“拥抱的理解。“拥抱是个比喻形象的说法,情景不同,内涵各异。“拥抱是一种具体的“爱的举动,是一种友善的行为;“拥抱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和谐友好的精神;“拥抱是一种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表现,是尊重信任;“拥抱背后是体现人对社会的认识,一种向别人展示善意的方式;“拥抱的实质是开放、容纳、信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处理“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典范。“拥抱有层次之别,有个体群体的差异。

3、写作提示:审题应注意两点:一是“波峰与“波谷的内涵。“波峰本义是指“一个周期内横波在横坐标轴上最高的部分;“波谷本义是指“一个周期内横波在横坐标轴下最低的部分,人们常用来比喻事物的“高峰与“低谷,人生的荣辱兴衰,浮沉与得失等。因此,审题应首先注意“本义到“比喻义的转换,这是关键点。二是思路拓展。“波峰与波谷有个体与群体之分,有层次之别,有立意深浅之殊。它既可指文化现象,也可指历史进程,可指社会发展,也可指民生进步。如此联想,思路自然会茅塞顿开。

4、写作提示:审题关键是对“拐点的理解。“拐点性质不同,层次各异。“它可以是生活中的具体场景,镜头甚至细节中的“拐弯之处,也可以是自己人生旅程中某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可以是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一抹微笑,一个眼神;“拐点可以是个人的生活体验,精神顿悟的触发点,也可指群体、国家民族的命运转折点。这样,作文时便会思路大开。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