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热点:福建省2009届高三毕业班学科复习教学建议出台(一)2008-11-10 16:16:00 阅读 参与讨论()

明年,我省逾26万应届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中新课改后第一届新高考。近日,《福建省高中新课程2009届高三毕业班学科复习教学建议》出台,被认为是我省新课程首届高三毕业班学生的复习指南。《建议》涉及语、数、英、文理综合九门学科,预示着省里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明年新高考所有科目全部实现我省自行命题。

据了解,2009年1月和4月,我省将组织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毕业班质量检查。往年,省质检一般是3月和4月举行,其中3月举行的是分科考,即理综文综分开考。明年省质检的提前,对学生是有利的,一般可从省质检看高考的端倪。此外,业内人士透露,我省2009年《考试说明》也将早于往年出台,给一线的教学老师吃上一颗“定心丸”。

语文

要能写文学类文章,错字扣1

考点变化

 1.在考试能力要求方面,新考纲增加了“探究能力”,指的是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2.新课程试卷由I卷阅读题和II卷表达题构成。其中I卷包括“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和“现代文本阅读”(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板块;II卷表达题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个板块。3.在考试内容方面,新考纲对原考纲的“语言文字运用”做了调整,强调学生要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如:语音考查由原考纲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改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考查由原考纲的“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改为“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新考纲也实行新的作文评分标准,每个错误字扣1分(重复不计)。修辞考查新增了“反复”等。4.原考纲现代文阅读板块,常考科技说明文阅读文段,而新考纲改考论述类文章。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新考纲减少了“访谈、调查报告”,增加了“科普文章”。5.新考纲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占15%~20%,考生可以选择作答。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6.在写作的要求方面,旧考纲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新考纲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新高考特点

1.课改不但没有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反而是有所加强。2.新高考语言文字题都落在重要考点上,如词语运用、辨析病句、连贯排序、仿写修辞、概括要点,注重能力考查的思路十分清晰。3.“古代诗文阅读”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保证高考语文的基础性。4.新高考对古诗文的考查分三部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总分值达到36分。5.新课程卷中均设置一定量的开放性题目,答案多元,并设置了能力层级较高的探索性题目。

数学

首次考查应用意识

考点变化

1.新增内容主要有算法与框图、几何概型、统计案例、二分法、推理与证明等内容。新增内容大多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要重视其基本概念的应用背景,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会合理利用相应的知识去处理,具备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2.从新旧考纲比较中可以发现,在能力要求方面增加了“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3.新考纲将“实践能力”变成了“应用意识”,首次提出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

新高考特点

1.传统的主干知识在试卷中仍占主导地位,如函数、三角、概率、导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但对“不等式”的考查有所淡化。2.试卷中应用问题占适当的比例,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3.理科注重考查数学推理和理性思维,文科侧重于常用的推理方法,注重数学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工具性。4.关注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如三视图、算法框图、茎叶图以及统计等,试题充分考查考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选考题难度基本平衡,且难度不大。

英语

取消短文改错题

考点变化

1.新考纲附录了7个语音项目、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项目、24个话题项目及词汇表。在词汇方面,明确要求考生能使用约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2.词汇复习重点关注兼类词、派生词、“旧词新义”的词;语法复习应重视分门别类的归纳。3.新课标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把“短文改错”题改造成“短文填空”题,着重训练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加强提高阅读速度,力求每分钟阅读词数达到65~70之间;写作方面,应学会构思和谋篇布局,考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写作任务。

新高考特点

1.新高考选材更加广泛,题材体裁更加多样化,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2.容量与分值调整较多。3.新题型以主观题和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题为主,新题型考查内容包括:听力、阅读、语言知识、词汇、书面表达等,形式有填空、回答问题、翻译等。新高考中被替换取消的题型主要是短文改错。4.新题型多以主观题为主,尤其多以填空形式呈现,包括听力填空、语法填空、单词填空、阅读填空、对话填空等;客观题新题型较多为阅读信息匹配题、短文信息补全题等。5.写作由控制性向半开放或开放性过渡。

文科综合

历史

新课标删减9个知识点

考点变化

新课程高考必考部分内容主要增加了:古代希腊、罗马知识点,宗教改革,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此外,还增加了选考部分(不考选择题,仅考材料解析题)。

与原考纲相比,新课标删减了以下内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这是近年旧课程高考的重点、热点内容)、古代农民战争、洋务运动(仅在涉及民族工业产生和维新思想部分略有提及)、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包括美国内战、意大利统一)、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处置;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

●新高考特点

1.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分别命题,选修课程约占15%。2.选修模块以情境材料题为主要题型,其能力要求高于必修模块。但试题不直接对选修模块的具体内容进行考查,而是依托选修课程作为学科背景,考查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修习获得的学科能力和素养。3.四个选修模块分别命题,分值相等,考生选答其中1或2题。4.新课程高考试题注重考查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相互碰撞与交汇,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5.非选择题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选择题大多以材料入题,问题出自材料,而不是出自教材,引导师生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课标,由记忆教材基础知识转向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6.考查使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不仅会正确使用历史材料,能说明使用材料的理由,而且对史料本身进行必要的甄别、判断。7.试题和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的开放性。试题设问和结论体现适度的开放性,鼓励独立思考,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8.试题关注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突出时代性。9.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部分,以甄别和选拔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体现选择性。

您可以继续往下看相关文章

2009年高考热点:福建省2009届高三毕业班学科复习教学建议出台(二)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