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2009年高考热点:福建省2009届高三毕业班学科复习教学建议出台(二)2008-11-10 16:32:00 阅读 参与讨论()

政治

4+1模式决定题型和题量有变动

●考点变化

新课程高考考试模块比过去增加了两个,其中必修模块考点增加40多个,还新增了不少选修模块的考点,复习范围较大。但它对各模块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要求与旧课程有所不同,需要加以区别。例如:高一《经济生活》模块的基本知识点都保留,个别知识点的要求降低;高一《政治生活》模块内容比旧教材明显减少,但是加上选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又比原先的教材内容多;高二《文化与生活》模块,属于新增加的模块;高二的《哲学与生活》模块,内容有很大的删减,但是增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必修之外,还有两本选修教材,分别是《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政治科4+1(4个必修模块+1个选修模块)内容模式决定了2009年高考的题型、题量都将有所变动。

●新高考特点

1.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特征;2.辨析类的试题使用量增多,其形式也从简单判断型到正误混杂型,再到答案多元型变化,着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另外,时事知识的考查重视对事实的分析、评价或运用。3.研究性学习在试卷中得到体现,从社会实际生活素材入手,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答案具有多元性。4.开发地方资源,突出试题区域特点。将时事的考查与本省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地理

三变三不变

●考点变化

必修模块地理1、2、3是高三复习教学的最重要内容。此外,新教材内容增加主要体现在选修的7个模块上,我省统一从《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3个模块中选修2个模块。2009年高考中增加的选做题,考生可按自己选修的模块选择题目作答。此外,补修初中地理知识要注意与高中地理有关复习内容特别是必修2、必修3和选修2、选修5模块的有机联系。

2009年高考地理科的动态可用“三变三不变”概括。三不变”为:科目设置不变;考试时间、分值不变;地理科目的主线不变。“三变”主要表现为:增加选做题,地理可能是3选2;题量将会跟着变化;题型变化,可能增加实验和案例分析等题型。

●新高考特点

从课改先行省份的新高考方案来看:1.内容以必修模块为主,文科综合中的地理试题仍以学科内知识综合题为主,而学科间的综合题所占比例较小。必做题(必修模块)的比例在83%以上,选做题(选修模块)的比例在0%~17%,有选考的省份分值为10分~20分,多数省份为选做一题。2.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以高中地理为主,不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3.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包含隐含的热点问题)和地理学科研究重大课题,如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粮食生产、产业转移等。部分省份的自行命题都体现了本省的区域特色,考查学生对家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分析与解决。4.新高考试题以新情境创设方式落实能力立意,以新颖地理图表方式创新试题呈现,以“问题探究”方式建构答题框架,以增加试题开放性方式体现多元选择。

理科综合

化学

淡化纯计算内容

●考点变化

新课程高考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增加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删去原考纲中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我省选考模块只含《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

●新高考特点

从5个先行省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来看,化学部分必做题约占85%,选做题约占15%;必修部分所占比例约49%,选修部分所占比例约51%。5省区化学试卷有以下特点:1.试题立足基础,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点均为高中新课程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2.关注高中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化学观和价值观,注意考查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探究经历的思维过程。3.必考试题中有关必修模块的内容,在选修模块中没有再进一步拓展延伸的,部分要求较高,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周期表等;有再进一步拓展延伸的部分要求较低,如有机化学基础、原子结构等。选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4.加大实验试题分量,要求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反应流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归类,不仅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5.关注考生是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试题选择的素材更加新颖且来源广泛,涵盖了冶炼、医药、材料、新能源、日用化工、环保等领域。6.没有单独的化学计算题,更多的是将化学计算与有关的实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物理

设置模块选考题

●考点变化

新高考对实验的要求有所提高,知识点要求变化很大,有的考点要求有所提高,但降低要求的考点更多。

新高考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试内容分为5个模块的必考内容和2个模块的选考内容。除必考内容外,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2009年高考将设选做题,将提供等分值、等难度、等区分度、等信度的试题供选答。

必考内容包括: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考内容包括: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

●新高考特点

新课程物理学科高考有五大特点:1.最大的特色是设置模块选考题,选考题的设置,可以使选修不同模块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2.试卷设置适量的基础题、常规题和典型题,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掌握的情况。力学、电学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同时适当兼顾非主干知识。3.通过题目立意、素材创新、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方法应用等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4.试题情境设计更加注重加强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实,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应用。5.实验试题比以往更加强调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强调实验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考查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也是考查的重点。

生物

探究实验数量增加

●考点变化

新增加的内容更加关注以下几点:1.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增加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I)、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II)、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II)。2.关注日常生活、医疗、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内容。如增加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II)、植物激素的应用(II)、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II)、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I)、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I)、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I)等。3.生物科学发展的新内容。如增加了群落的演替(I)、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II)。另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在旧考纲只是简介而在新考纲中为(II)的层次。“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在新考纲的要求更加细化,层次更高。4.探究实验的数量增多,新考纲必考部分的实验19个,选考部分的实验4个,而旧考纲的实验总共17个。

删减的内容主要是《课程标准》内容之外的知识和实验等内容,例如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生物固氮等。

●新高考特点

1.试题突出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适当兼顾覆盖面。2.试题的显著特色是以生活和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实际,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图反映学科知识与生活、科技、生产、环境的密切联系,彰显地方特色。3.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单纯考查记忆性实验知识的试题很少,主要通过命制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题,考查实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以非选择题的题型为主,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占主导地位,有些还设置开放性实验试题,进一步增加试题难度。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