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高三了 学做一名反思型的政治教师2008-11-13 08:58:00 阅读 参与讨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一种再创造的学习,也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还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极好方法。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展开。这既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一名反思型的政治教师呢?

一、自我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反思目标设置的可行性

每一门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三维性:一是知识和技能目标;二是能力和方法目标;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而我们在课前对教学目标往往设计得近乎“完美”、“理想化”,甚至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因而可能会脱离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从每一节课来看,我们都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比如:本框知识目标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能否化解?能力和方法目标的设定是否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体现出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情境设置有没有达到使学生进入“角色”的目的?课堂上,有多少学生能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而得到发展?等等。在这三维的目标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联系和分析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并紧扣该框、节的知识组织相关活动。从思想政治课学科角度看,我们应思考:我能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没有把最重要的东西教给学生?站在新课标的高度,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最重要的东西?等等。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手段,才能使我们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维,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纵观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反思教学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过程,从宏观上讲,要注意自己教学理念的前瞻性、导向性,用新理念去指导教学活动,将新课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从微观上讲,一堂课,从课前的预设与准备、情境的设置与切人、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重难点的突破、学习方法的点拨与开启、教学过程的引领与调控,直至效果的生成与情感的升华。每一位教学有素的教师都会对教学过程有周密的思考与部署,只有这样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自然要对自己已有的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是否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教学程序的设置能不能体现简约原则?等等。例如,在复习《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时,我实施的教学步骤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探索研究;评说讨论,总结提高。先复习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的关系,然后设置一个情境:据报道,山西某镇政府以发展地方经济为由,不顾国家关于关闭小煤窑的禁令,擅自将其所辖的三个小煤窑承包给黑、恶势力,任其欺压矿工,对小煤窑的安全不管不问,对举报者转告黑、恶势力“修理”,以致小事故不断,并酿成煤窑透水死伤20人的重大事故。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评说,带着问题复习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然后再进行评议、小结,最后教师点拨,从而较好地掌握了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关系等知识及内在联系。这样的巩固、复习,既能督促学生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探索实际问题,还能帮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能力、觉悟。

三、广泛收集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反思自我思考的狭隘性

我们绝不能把反思理解为跟外人没有关系的“闭门造车”式的苦思冥想。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自身的认识水平在一定时期是比较稳定的,仅仅*自我反思是不够的。自我反思就像一个封闭的系统,如果缺乏外界的刺激,它就不可能更加有序化,必须使系统开放,输入信息,才能有所变化,有所进步。经常同他人进行比较,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研讨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向专家请教等,都是拓展自己能力、提升自己水平的好方法。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是对群体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在公开课、研讨课之后,大家畅所欲言,通过教者说课、同伴议课、名师骨干评课、教研员与教师对话等方式的碰撞,形成共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开放式的探讨、交流,既能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又能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减少“遗憾”,还会弥补自我思考的不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并揣摩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教师反思的源泉。学生并非纯粹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往往对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会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组织与管理及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能真实地暴露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能了解与把握学生在此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和身心状态。在课前、课中、课后或期中、期末考试后,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宝贵资源。学生的反馈多种多样:有热情的赞扬,也有真诚的希望;有委婉的批评,也有直言不讳的指责。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更是帮助。为了能让学生这面“镜子”时刻激励我们、提醒我们,我们必须经常地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不断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又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改进教学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注重课后整改——提升教学体会的理论性

我们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静心沉思,总会有些成败和得失,抑或有所感悟。如果能及时地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写下一孔一得之见,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则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课后整改,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在记录了一定时期后,还要及时地进行归纳整理,要学会“反刍”,且能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来,从而使第一手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高度,并从教学理论上进行验证,形成从“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课后整改,不仅有利于拓宽自身的专业视野,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而且还有利于开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出现新的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使自己不断完善提高。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