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焦虑、烦躁不安、记忆力衰退……这些异常的表现会影响考生的考试,这里为这些紧张的考生送上一碗“心灵鸡汤”。 学生考前过度焦虑:做梦都在考试 张女士说:我女儿成绩不错,学习也很刻苦,每天晚自修回来还做学习到11点。昨天,我一推女儿的房门,明显感到她受惊吓的眼神。我跟女儿谈心,她说最近总是担心考不好,躺下了还想着习题,还梦见自己在床上无休止地做数学题。 因睡眠不好,第二天又想睡觉,老师讲课都听不进。感觉自己越来越烦躁,坐立不安;拿着书看不进,不拿书又担心…… 心理专家分析,这位考生“坐立不安”、“神经紧绷”都是过度焦虑的表现。在一定的情况下,焦虑是动力。但过度焦虑则是有害的,使得考生精力体力过度消耗,最终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 针对这种考前焦虑,考生要调整自己的心理。运用心理暗示,鼓励自己要放松;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把高考看成平常的考试,降低期望值;转移注意力,多出去散步、聊天;另外,家长、老师也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渲染紧张气氛。 学生考前过于放松:没有危机感 某家长倾诉:离高考只剩一个月,再不自觉的孩子到了这个节骨眼也开始拼劲冲刺了,而我家的孩子却突然对学习懈怠了。我很着急,说他又怕影响他情绪,不说又怕他不自觉,以后会后悔。 有时候拐弯抹角叫他多看点书,他却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态度,认为成绩就这样了,再努力也提高不了。到底是我过度紧张了,还是儿子不正常? 心理医生分析,这位考生出现了考前松懈、缺乏动力的不良心理。这些考生看上去“心态很好”,自己也不会觉得有心理问题。其实不然,如果考生的情绪过于放松,精神松懈,情绪低落,就不能唤醒并调整自身的知识和潜能。这可能是由于考生对考试失去信心,又长期处在压力下,引起的消极心态。 这种不良心理,与“过度焦虑”都是极端。心理医生说,家长可以给孩子描述考场的竞争氛围,让他们去联想,产生适度的紧张感,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 另外,孩子要增强自信心,在心里暗示自己,一定可以!如自己经过努力,仍控制不了情绪,就要找心理医生进行指导了。 家长过度关心:紧张情绪影响孩子 某校高三学生小林:最近父母变得对我特别好,经常来学校看我。有时候妈妈还炖了补品送到教室,频繁地问老师我的成绩有没提高。在外经商的爸爸也特地回家,找我聊天,让我好好考,别紧张。可他们越这么做,我越感到了压力。 我有时候会斥责他们,觉得他们虚伪。可过后我又很自责,觉得自己伤了他们的心…… 心理医生分析,家长突然变得对孩子很关心,这其实就是父母焦虑的表现。考前焦虑在某些父母身上体现得甚至比考生还明显,他们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会将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情绪。原因可能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心理医生认为,在考前和考试期间,父母应该沉着,不要制造紧张气氛,更不要向孩子施加压力。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有太大的起伏,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郁闷、惶恐的心情。 此外,考生在这段时间心态难免失衡,偶尔会出现乱发脾气的情况,这时家长要尽量克制,多和孩子沟通,缓解孩子的压力。在学习之余,允许孩子做一些放松的活动,转移对高考的注意力。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