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第四周时事热点:海选干部,是一种进步吗?(聚焦干部选拔方式)2008-11-27 8:42:00 阅读 参与讨论()

11月22日下午,历时4个多月的湖南省株洲市“80后”优秀青年干部海选落下帷幕。据《中国青年报》24日报道,此次比赛共计7000多人报名,采用了类似“超级女声”的竞争方式,整个考场全开放。株洲市政府认为本次海选不是作秀,并拟将此形式打造为选拔人才的长效机制。

此番海选活动,在株洲已是“卷土重来”。去年10月,株洲曾宣布举行从年龄26周岁以下的知识女性中“海选优秀女干部”的活动。但这一活动终被要求“暂缓进行”。此番“卷土重来”,足见株洲要将“海选”进行到底的决心。不过,虽然仍是海选,此次活动与前次相比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追求”,公众的接受度也因此大不一样。如果说像有论者当时批评的,海选年轻女干部“存在强烈的暗示”,使人产生暧昧的联想的话,那么,此次活动则因将范围扩大到大多数“80后”,并旨在打造一种选拔人才的机制,从而使海选不仅得以顺利进行,甚至收获一些好评、认同与期待。

当然值得期待。为什么不呢?如果“80后”青年干部有锋芒,渴望崭露头角,那就应当有一种机制让他们露出来。“80后”也许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标签,但我们难道真的希望他们仍像“50后”、“60后”、“70后”一样,永远只能收敛锋芒,谨小慎微,处于一种“组织程序”或官场政治的铁囊中,不得其门而出?如果他们需要机会,那么他们就应当得到。谁能说对他们而言,“海选”不正是一次珍贵的机会呢?

可能在有一些人看来,活动采用了类似“超级女声”的竞争方式,显得不严肃,过于娱乐化。在我看来,这恰恰是长久以来官场氛围以及组织程序之下思维惯性的显露。干部选拔为什么必须是一件沉重的事情,官场人事为什么要搞得那么神秘兮兮?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切努力,正在于祛魅。株洲以公开的方式电视海选干部,本质上是一种以电视为媒介平台,方便公众广泛参与并主动行使知情权、监督权与选择权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当年超女现象之所以受到学界与舆论的强烈关注,正在于超女那种海选方式俨然是一种草根民主的样本。将它植入看起来幕帷重重的干部选拔过程中,只会增进而不会伤害政治民主。

当然,株洲做法因为只是尝试,难免仍有欠周之处。比如如何让公民更多地参与进来,使选举结果能够更多地表达民意,直至实现公民“一人一票”的权利。但无论如何,从这种做法本身,我由衷地感知到了来自官场内部汹涌的改良愿意。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

日日最新时事  月月时政汇总  把握时政前沿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