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名小学六年级男生的语文期中考试写了一篇《我对她的爱情》,阅卷老师傻了眼:这样看似"儿童不宜"的考场作文能得分吗?校长说:"我给这篇作文打90分!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写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现在有孩子达到了这一要求,是可贵的,不应该抹杀……"(12月7日《珠江晚报》) 这名十来岁的小学生的确够大胆,把自己懵懂的爱情故事写在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上,故事情节简单却语言大胆直白,雷倒了大部分四五十岁的老教师。他们认为,文章的主题思想存在严重问题,应该零分处理。这样的意见显然遵从了长久以来作文考试的"潜规则":作文的评分标准首要的是秉承正确、美好、健康的主题思想。换言之,学生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表达真善美的至高境界和人生哲学。 放在二三十年,这种评判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在今天,这样看似不可撼动的标准已经受到了挑战。男孩的语文老师与许多年轻老师都认为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主题鲜明、文从字顺等,这篇作文基本符合以上条件,因此可以得分。作为学校最高领导的校长打了90分,他的评判标准首要的是"真情实感"而非所谓的主题思想。 这名小学生能有这样开明的语文老师和校长,是一件幸事。但是,假如"儿童不宜"的爱情故事写进高考作文,结果会怎么样呢?单凭开明的阅卷老师是不可*的,凶多吉少是肯定的。当然,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伪问题,高考考生经多年的考试磨练,早已掌握了诸多技巧控制"考试风险",不会像天真烂漫的小学生那样不懂 "潜规则"。 作文必须承载高尚的主题思想,或许只是学生考试和应试教育的诸多"潜规则"之一。这样的"潜规则"多了,学生只能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学会在试卷上"逢场作戏",自我宣扬一些"人生假把式",极力迎合某些成人的标准,这对于我们期望的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益处呢?还好,现在开明的老师和教育管理者越来越多,他们已经在摒弃一些教育 "潜规则",越来越给学生"松绑"了。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