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感悟、提高——高三语文寒假备考三部曲2008-2-13 14:50:00 阅读 参与讨论()

积累、感悟、提高——高三语文寒假备考三部曲

积累、感悟、提高

                                             ——高三语文寒假备考三部曲

高考资源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四川 刘海燕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积累、感悟、提高——这三个词不仅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和复习的秘诀,也是整个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法宝。高三学生新课结束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知识一点点梳理,应该说已经积累了不少。但是否真正掌握以至于形成能力,就很难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可能留下的只是一些知识的碎片,能力其实并没有真正提高。但是在学期中校期间,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呈小跑状态,自己可以调控的时间很少,留给自己思考、感悟的时间当然更少。寒假里学生就可以把曾经囫囵吞枣获得的知识像牛“反刍”那样重新回味,细嚼慢咽,品出味道来,悟出个道道来,打好精神的底子,提高语文审美的能力。尤其是寒假,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有了实践的机会,可以好好感悟一下美好的生活,获得人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强美化生活的欲望。

一、把生活语文化,增加语言、素材的积累。

学习语文的第一要义就是积累,积累,再积累。

而高三学生的寒假往往只有十天左右,该积累些什么呢?该怎样积累呢?

一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也就是高考能力层级的A(记忆)、B(理解)两个层级的内容与积累的关系最为密切,具体而言,就是拼音、文字、词语(含熟语)、古诗文默写、文言实词和虚词、通假字等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寒假里相对轻松一些,可以适当记忆一些。另外,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可以利用寒假进行。还可以读一些时政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小阅读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积累)。

积累要遵循遗忘曲线规律,将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结合起来,每天哪怕是记住一个多音字、一组敬辞谦辞,也是进步。切莫贪多求大,记住,滴水石穿和集腋成裘的道理,一步一个脚印,才不会被语文的“广”、“杂”所累。

向生活积累,这是语文成功的唯一捷径。向民间学习语言,向影视明星积累语言,使自己的语言鲜活化、生活化。素材的积累更离不开生活,比如,农村的孩子可以在庙会、农民艺术节、对联、年糕等习俗中获得感悟,城里的孩子可以在图书馆、灯会、网络上获得新知。另外,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笔者所在的学校今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换了很多的的标语,学生本该有机会记住,然而语文课上学生的回答却让我大失所望,因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只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这也是当前中学生考场作文大量复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把语文生活化,整理考点和试卷,增强语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是没有米的难处。现在,通过积累,有米了,可不会表达,就是俗话说的“茶壶煮汤圆——有话倒不出”了。那么,应该如何最有效地用好这段时间,以实现语文能力的突飞猛进呢?我认为有两个关键词:整理、感悟。这两个词不是分别去做的,而是“在整理中感悟”,然后才有望在感悟中提高。

整理什么?怎么整理?

1、 整理试卷、考点

把本学期新课结束以后教师发放的材料及所做的练习、月考等试卷整理出来,按先后顺序或类别归类,放进不同的文件袋里,然后从头看起。当然前提条件是试卷、资料上有过更正、教师批改等。建议看得细一些,看看哪些已经明白了,记得还很牢固;还有哪些当时不明白,现在再看,觉得已经很清楚;还有哪些会有突然的顿悟——这些地方对你更重要——因为感悟越多说明收获越大。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命题规律;一是答题思路。当然,还会出现一些仍然不明白、没有掌握的地方,要做好标记,或者干脆抄下来,以便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些试卷、资料应该可以涵盖所有高考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能力点了,而且这些东西浸透了你的汗水与教训,你的感受最深,最易于形成感悟。

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这个字的读音(方言区考生的方言误读),现实中这个词语(熟语)的用法符不符合词典的要求(即高考要求),古代诗歌、现代哲理散文和抒情言志散文等等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习惯性误读和误用 。

2、 补缺补差。

前提是你对高考的考纲比较熟悉,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比较熟悉。首先要明白在教师已进行的复习中,你还有哪些东西没有掌握,你计划什么时候解决它,有没有时间表?我们要做个明白人!俗话说“死也要死个明白”。寒假的时间真的很有限,要做的事情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会很多,我们要“以我为主”,不要在慌张、迷茫中迷失自我。所以,找出自己的软肋并从而集中时间攻克它,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哪怕只有两天时间也可以攻克一个知识点吧?泰戈尔曾说得好: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另外,至少熟悉一个作文话题。如果有可能,结合各大媒体的年终盘点,熟悉一下本年度的热点、冰点话题。所谓熟悉,指的是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又能够对其做理性(哲学的、文化的)的思考。这是正向的,还可以逆向去做一做。即按照主题分好类,再搜寻可以用来丰富思考、类比联系的生活事实。这样来回做一做,就可以实现时政材料的素材化、论据化了。如果没有条件做这些事情,整理教材也可以达到目的。按照主题或按照人物、事件将教材归类、提炼也可以达到目的。比如,“秦的兴亡”等事件;比如,“孔子、庄子、项羽、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比如,建构“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思想意识等。甚至,我认为,年年高考同一题,如果你确实时间很紧,那么就只熟悉一个人物、一个话题、一个主题也可以。比如,如果很熟悉“关注底层人物命运”这个话题,就既可以以这个材料去写作“我想握住你(底层人物)的手”(2006高考作文),也可以去写作“必须跨过这道坎(和谐社会建设中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等社会问题)”(2007高考作文)。

三、 提高对语文、生活的感受能力,增强应试技巧。

在积累、感悟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能力应该说是水到渠成了。这时趁热打铁,进行应试心理和技巧调试,提高对语文和生活的感受能力,可以起到无往而不利的效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良好的心态来自于对语文学科的自信,二者自信心来自于多次考试的自我评价。通过训练,增强语文能考好,语文是我的强项的心理暗示是可以的;通过总结,减少过失性失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无谓丢分,主要是因为紧张导致审题错误,如选择错误的一项看成选择正确的一项等,写成命题作文看成写成话题作文等等,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等),因为在激烈的高考考场上,一分之差导致重点和非重点之差,本科和专科分野并非耸人听闻。

规范答题,在对试卷的总结分析中也可以实现。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很重视规范答题。考生可以把一轮复习的考点积累本、纠错本,语文晨读、晚练,好好看看,在整理中积累应试技巧。

另外,通过电视,尤其是访谈类节目,科普类、时政类节目来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也是机会难得。农村的孩子,在外打工的亲人带回来很多独特打工感受,城里的孩子接触网络、社会实践都是增强对语文、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良好机会和形式,这于作文发展等级的个性化要求也是有益的。其实,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也是有益的,这一点很多考生恐怕一时转不过弯来。我带过的很多高三学生问我最多的不是积累、感悟,而是提高语文考分的又短又快的方法。尽管我一再告诉他们学习语文的法宝就只有那几个词:积累、感悟、提高;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总之,调整心态,摒除焦虑之心和拔苗助长的念头,增加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应试技巧,是考生在寒假里可以做到的几件事情。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2/4934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