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体现了高校对入学新生的基本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在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前提下,按照教育部关于分省命题工作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实施”以及江西省“平稳过渡、适度创新、有所变化、逐步体现江西省地方特色”的命题指导思想,江西省普通高考自行命题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经过认真研讨,制定了《江西省2008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部分科目的实施方案》。 语文科 一、“考试性质”与“考试能力要求”按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实施。 二、“考试内容”按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范围实施。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按以下规定实施。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卷共有22道题,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江西省使用“分卷”。“分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占36分;Ⅱ卷为除单项选择题以外的其他题型,占114分。 试卷内容、题量、赋分分别如下: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7题,24分(单项选择题5题,15分;其他题型2题,9分)。 2、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1题,8分(填空题)。 3、古代诗文阅读,6题,28分(单项选择题4题,12分;其他题型2题,16分)。 4、现代文阅读,7题,30分(单项选择题3题,9分;其他题型4题,21分)。 5、写作,1题,60分。 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如下: 单项选择题占24%,古文翻译题、填空题 、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写作题共占76%。 一、“考试性质”与“考试要求”按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实施。 二、考试内容,理科与文科均按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范围实施。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按以下规定实施。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江西省使用“分卷”。“分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为:选择题占40%,填空题约占10%,解答题约占50%。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的分值之比约为3∶5∶2。 全卷共22题,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12题,每题5分;填空题4题,每题4分;解答题6题,各题分值依次为12分、12分、12分、12分、12分、14分。 英语科 一、“考试性质”按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实施。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按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范围实施。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具体按以下规定实施。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题型:包括听力部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对话填空、书面表达。 难易比例: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 江西省使用“分卷”。“分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包括第一、二、三部分,为客观性试题。Ⅱ卷即第四部分,为主观性试题。 (一)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英语听力试卷和磁带样带,满分30分(不含《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中的听力填空题型)。 (二)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分为两节。 1、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2、第二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三)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四)第四部分:写作 本部分共两节,满分35分。 1、第一节:对话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例如:阅读下面对话,掌握其大意,并根据所给首字母的提示,在标有题号的右边横线上写出一个英语单词的完整、正确形式,使对话通顺。 Lin Tao: Good morning, Doctor. Doctor: Good morning!What’s the(1) m_____with you, young man? Lin Tao: I’ve got a (2)h_____ and a cough. 2、第二节:满分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