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 周传福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2008年山东考试说明姗姗来迟,在考生和老师们的期盼中终于显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纵观考试说明全文,整体变化不大,表现出了稳定性的特点,但稳定中的细小变化,仍需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摸清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向,提高复习的效率,现将考试说明解读如下: 一.与2007年考试说明的变化比较 1.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 ①明确提出命题“不依据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②强调“命题以高校合格新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为依据,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③“体现新课程理念”,语气的肯定性加强。 2. 能力要求的变化 考试能力要求中,探究能力的要求“探讨疑点难点”,改为“探讨疑难问题”。 3.考试内容的变化 ① 必考内容中的现代文阅读由“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改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去掉了“说明类文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改为“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删除了访谈、社科论文,增加了科普文章,“调查报告”改为“报告”,表述顺序也作了调整。 4.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变化 各板块内容及分值规定没变,但都没有标明题目的个数。 5. 样题的变化 除同一考查内容、同一考查样式的试题更新外,主要有一下几点变化: ①语言连贯题除选择题外,又新增加了在Ⅱ卷才能出现的笔答题。 ②句式变换题增加了长句短句转换。 ③语言运用题新增拟写公益广告词和标语口号类题目。 ④新增图文转换类题目,且样题数量不少。 ⑤古代诗歌鉴赏题新增了宋诗和清诗。 ⑥去掉了对联类样题。 ⑦现代文阅读必考内容把说明类文本更换为论述类文本。 ⑧文学类文本阅读增加了小说类阅读样题的个数,仍然没有诗歌类阅读题目出现。 ⑨实用类文本阅读去掉了访谈类阅读题,仍没有报告类文本阅读题,也没有出现新增的科普类文本阅读题。 二.考试说明变化传达出的信息 1.整体稳定,局部调整。与往年考试说明的修订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的变化是比较小的。增删幅度不大,有的仅是措辞上的变化。这充分地显现出,2008年的高考命题将是以求稳定、求科学、求规范为主。 2.突出新课标理念。从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可以看出,2008年的高考将更加明确、更加深入地强化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学生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命题“不依据某一版本的教科书”,切合山东新课改的实际,意味着考查的着重点在能力,保证了公正和公平。 3.复习内容要适当调整。考查内容的增删,必然影响复习内容的变化。比如,必考内容中去掉了说明类文本的阅读,而选考内容增加了科普文章的阅读,这一变化实际上告诉我们,即使科普文章选说明类文本,在阅读难度上会适当降低,考查的样式、目标、侧重点都会有适当的变化。 4. 试卷结构和命题样式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标明考查内容及分值而不注明题目的个数,意味着试卷结构和命题样式会有一些局部微调,这一点从样题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可参照样题进行推测。 三.命题趋势预测 1.2008年是山东省大幅度地进行教育改革,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年。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开展,高考命题方面必然会有导向性变化,新课标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一定会或隐或显地体现在高考试卷中。新课标教材的必修与选修、模块理念以及三维目标等,均会通过不同的试题形式体现出来。因而,在复习的指导思想上,要紧扣新课标理念,吃透素质教育的精神,这样才能把握高考的大致方向,提高复习的效率。 2.Ⅰ卷,基础题将体现稳定性和常规性色彩,考查内容将遵循以往的考查方向,试题素材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新鲜、规范、灵活的特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比较倾向于社会科学类,选材会体现出较强的地域色彩。文言文阅读,选取史传类文本的可能性较大。 3.Ⅱ卷, 古典诗词鉴赏选材的视野将会扩大,为避免猜题押题,关注点会放在一流作家的二流作品或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上,但也不会回避名家名篇。名言名句会兼顾教材和课外积累,教材以省内各版本教材的交差篇目为重点。语言运用题,应是试题创新的主要关注点,不仅试题形式新,素材的时代性色彩也会非常突出,样题中的所有类型都应高度关注,同时,还需注意各地模拟题中的富有特点的创新试题,特别需注意情景类语言运用题。 4.作文命题的神秘性最强,但依据近几年的命题特点以及山东高考所面临的新形势,可作如下方面的预测: ①命题形式多样化 据全国各省市试卷看,2007年作文命题样式异彩纷呈。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题意作文、看图作文等等,几乎所有的命题样式全都登台。这就意味着,不能再用单打一的应试方式来应对高考作文,而应该全面撒网,综合训练,以写作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复习应考的不二法宝,克服投机心态,以“素质提高”之不变,来应对命题样式之万变。 据山东近几年的作文题来看,题意作文不容忽视。题意作文,是糅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于一体的一个新的变种,只是提供材料,没有把话题明确出来,近两年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因而,要把对题意作文命题样式的关注程度提高到新的层次上来认识。 ②命题导向诗意化 所谓“诗意化”,实际是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考查。比如,对考生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在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中有明显的扩大化趋势,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江西卷 的《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等等,都明显地表现出审美能力考查的趋向。山东卷近两年的命题也逐渐加重这方面的分量,因此,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③命题范围扩大化 为避免考题被猜中,高考作文命题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远离当年的政治热点或中心工作,但又能曲折地与现实有一定的关联性;二是尽量回避与近几年的作文命题话题相同的内容。单纯的道德说教型、立意取向无选择性的命题,也会悄然隐迹。为此, 200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会继续拓宽内容范围,或将内容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具体化。但是,不管怎样拓展,它都将会更贴近考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考生的才情和展示考生的个性魅力。 ④课程理念深刻化 新课程理念的理念已深入人心,2008年,将在较为成熟的层面上将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深入开掘和拓展。特别是山东省已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一种政府意志面向全省推开,新课程理念必然会在能够较好显示崭新理念的作文命题中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培养探究、发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考作文命题会引导学生学会“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⑤人文精神突出化 人文是指思想文化方面的积累与积淀,主要是指人的道德修养。渗透人文体验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关注社会和人文互动的能力。人文体验的渗透可以直接通过话题体现,如2007年湖南卷《诗意地生活》、 四川卷 《一步与一生》、 北京卷根据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的意境自由命题作文等,在 素材、语言、立意等方面无不渗透着人文体验。在“发展等级”中强调了“有启迪性、有哲理、有深度”,这实际上就是人文的具体表现。回归人本的实质是尊重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以便提供给他们更广泛的自由发挥空间。命题者会尽可能地站在考生的立场上去命题,让考生觉得自己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言说”、自我交流的主体,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四.应试策略建议 1.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逐点对应进行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考试说明,它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迎考的依据,因而,需进行科学而严谨的分析和探究。把握考试说明中的变与不变,把握考试说明的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把握考试说明的要求标准及对应的题目呈现方式,以增强复习的目标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2.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点点滴滴做好积累。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复习必须重视积累,以积累促能力,以落实强基础,把看似庞大的语文知识系统分解成零零碎碎的知识点,逐一落实。同时,高度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体验和语言积累。 3.认真研究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从高考试题中,来摸清高考命题的特点,把握命题的方向和思路。高考试题是最典型的复习范本,信度、区分度和科学性相对较高,依次作为高考研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是尽快把握高考的考查方式,训练应试技巧的最佳助手。 4.进行规范训练,养成规范审题、规范答题、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从近几年高考阅卷的现实来看,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能力。考试说明对于答题规范性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因而,重视规范化训练,是有效提高高考分数的必要手段。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