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008年高考数学高分策划(陈桂虎 任丽霞)2008-4-8 9:09:00 阅读 参与讨论()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河北 陈桂虎 任丽霞

“谋略”在军事上的运用是非常广泛而灵活的,而且运用到商界的也不少,时下我认为用到高考备考上也非常恰当。 “谋”亦即“阴谋”(据查“阴”在古代曾有褒义的色彩),现今我们称之为“策划”——即在秘室里制造“阴谋”。没有策划的计划只是空话。“策”指道破天机,发现规律;“划”指导引潮流,与时俱进。“策划”是指在特定的头脑状态下,把看问题的“角度”与做事情的“程序”高度统一。

高考即将来临,不少同学认为高考数学的成败已成定局。其实不然,由于高考与期中、期末、模拟考试不同:社会注目,父母热切关心,老师殷切期望;高考成绩又与同学们的切生利益密切相关。由于它的重要,可能导致部分同学精神上高度紧张,甚至感到迷茫,考前想的很多;也有的学生过度放松,甚至有放弃的念头。作为考生要在高考中能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策划你的高考,要了解自我(具体指知识、经验、思维方法),抓住高考机会,尊重激烈的竞争环境,树立好竞争目标。作为主体的自我绝不能乱了头脑中的思维方阵,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力求情绪上的稳定,心态上要有适度的兴奋和自信;在行动上学得大气一些,洒脱一些,体味那战胜自我,超越极限后“一览众山小”的胜利感。
高考既是智力的竞争也是非智力因素的竞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增多,高考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的。当我们不能改变这一环境时就必须要尊重环境。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树立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竞争,因为竞争将是伴随整个人生的。竞争虽然很残酷,但它能激励我们积极向上,增长经验,更加成熟。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心态才能平和下来,在高考中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俗话说“艺高胆大”,高考中真正能取胜的是*我们的实力。                                                                                               
考试中如何能把我们的实力充分体现出来呢?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彼”即指试题,考生拿到试卷后,要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快速浏览试卷,迅速摸透“题情”,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做到心中有数。高考是一场紧张的手脑并用的竞技,没有敏捷的思维,快速的书写,难以获得好成绩,因此自信与适度的兴奋也就十分重要。但是在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特别提醒的是刚开始做题速度一定要稍慢,尤其要把握好选择题的第1,2,3题及解答题的17,18,19题。
二、“细节决定成败”——认真审题
审好题是正确解题的必要条件。审题要求考生要从试题的整体高度去考虑问题。审题时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审题时一般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审出题目中注意的或隐含的条件。比如,在解答集合运算题是要注意考虑某集合是否有空集可能。举一实例说明:“已知点A(1,5),B(-2,3), 沿平移后所得向量为       .”倘如考生不加以认真审题,最易产生直接代入“向量坐标平移公式”,导致作出错误结论。这里加以注意的是题目中是
的平移,而不是点的平移问题,其坐标是不改变的;再如“设e为双曲线
的离心率,且e∈(1,2),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对于该题如审题不清,不注意“m<0”这隐含条件,肯定不会作出正确答案。
(2)要审出好的解题思路、方法。审题时一定注意试题中出现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往往蕴含着解题的思路方法,因为这些语句既是命题者用心所在,也往往是他命题中露出的“马脚”,正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已知O为坐标原点,点E、F的坐标分别是(-1,0)、(1,0),点A、P、Q运动时满足.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对于该题考生若设出点P的坐标直接寻找其坐标关系,很难解出。这也就是说“方法不当,思维受阻”。如果认真审题,不先直接从“数”的角度考虑,而“危岸旁侧觅坦途”从“形”的视角思考,从所给条件中挖掘条件的几何意义,确定出点P的轨迹是椭圆,问题便即可解决。
三、积极采用“回避法”解题
所谓“回避法”是指当遇到问题从正面不易解决或解不出的时候,首先应尊重问题的环境,积极地绕开问题走,另辟新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周瑜为了消灭曹操,命令诸葛亮十天的时间“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认识到“造”箭是不可能的,采用了“回避法”,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这里的“借”回避了“造”,以独特的思维路径,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这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毛泽东同志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战争方针,实质上采用的也是“回避法”;邓小平同志的外交策略也多采用“回避法”;数学家、教育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说道“不断地变换你的问题,我们必须一再地变换它,重新叙述它变换它,直到最后成功地找到有用的东西为止。”这里的变化就是不断地变换看问题的角度,使之容易地求得问题的解决。举一例子说明:
“已知圆y2+x2 =8,点A(2,0),动点M在圆上,O为原点.求∠OMA的最大值.”

【分析1】:函数的思想:设法将∠OMA化为某变量的函数转化为求关于函数的最大值问题。设

,有夹角公式得:
根据式子的结构特征,联想到直线的斜率公式则y可以看成是点(cosθ,sinθ)与(,0)连线的斜率的负倒数,故∠OMA取最大值为.
【分析2】:设MA=a, , 故∠OMA取最大值为.
【分析3】:倘若尊重问题的环境,抓住OA、OM长度为定值,变换问题的角度,将∠OMA视作变量,令∠OMA = ,在中,又正弦定理得:
 故当sinθ=1时,sin∠OMA取最大值为/2,∠OMA取最大值为.
【分析4】:延长MA交圆于N,过A作MN⊥x轴由平面几何知识,MN≤MN
 
对比以上解法我们会发现,采用“回避法”解题却能起到
事半功倍的作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经常倡导“要敢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简单情形,把问题弄清楚后再进”。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4/5271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