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立意恰当与否决定着高考作文的成败,有的省市在高考阅卷的作文判分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切合题意的文章,一般不低于45分,而偏离题意的文章,一般在26分以下。且在阅卷的实际操作中,立意恰当与否是作文判分的首要标准。由此看来,必须高度重视作文的立意。只有准确而恰当地确定立意方向,才能获得满意的分数。那么,高考作文怎样确定立意方向呢? 一.扩展立意法。 所谓扩展立意法,就是把一个外延相对较小的命题,通过抽取深层的、一般性的特征或规律,使其上升到一种理性的或较为普遍性的层面上,然后,确定立意的具体目标和方位。这种立意法就是跳出“具体化”的圈子,让 “意”的范围和意义有所扩展,有所提升,从而,使立意具有相对的思想性或典型性。比如,2006年重庆高考作文话题“走与停”,“走与停”本来是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现象,可通过意义扩展的方式,将其普遍化为“进化与停滞”“发展与守旧”等立意方向,就可以将立意的视野拓宽。 二.设限立意法。 所谓设限立意法,就是在命题规定的范围内,对题目、话题或关键词,进一步加以限制,缩小其外延,扩大内涵,将一个相对庞大、笼统、宽泛、抽象的命题,通过添加限制性因素使其缩小或局限到某一方面的具体范围,或者具体化为某一具体的人、事、情、理。这样使所立之“意”逐渐具体明朗起来,具有了相当大的可操作性。比如,2007年福建卷题目“季节”,通过添加限制可逐步具体化为一个具体的事件:“季节”——“自然的季节变化” ——“与自然的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故事”——“在自然的季节变化中,一个山区少年求学的故事”……当然也可以这样具体化为一个“理”:“季节”——“人生的季节” ——“人生的季节变化”——“人生季节变化中的人生感悟”。 三.因果立意法。 就是通过由果溯因或由因导果来确定立意的方向。有些作文命题本身含有某些“因”或“果”的因素,联系情景,推想“果”或“因”就可以确定立意的方向。比如,2007年上海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包含了明显的“果”的因素,立意时,只要添加一个“为什么”,就比较容易确定立意了。 四.类比立意法。 类比立意法就是运用类比联想,确定文章的立意。类比立意法的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类比点和类比的事物,为立意找到着陆点。类比的方式可以是同类联想,也可以是不同类的比喻式联想,只要具有相对突出的类似点,就可以设定类比的目标,将命题引向类比的事物,从而确定立意的方向和角度。比如,2007年安徽卷题目 “提篮春光看妈妈”,可以通过类比确定立意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妈妈”、“用优异的成绩赢得**的微笑”等等。 五.逆向立意法。 逆向立意法也有人称为“反弹琵琶”。就是打破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跳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思维窠臼,一反常规思维,从崭新的逆向角度来立意。这是运用求异思维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探索,从正方面事物或道理中求其不足之处甚至完全相反的认识,进而阐述出使人信服的道理,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逆向立意法需注意稳妥和严密,思维方向本身决定了这是一步险招,因此,要从以理服人的角度,设想周全,否则,可能会造成立意的偏颇。 六.假想立意法。 围绕题目、话题或关键词,展开创造性的假设和猜想,可以开辟新的立意视角,对于大家都熟知的事物,采用常规立意的方式难以体现创意和个性色彩,而如果依据命题信息,“大胆假设”,然后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素材“小心求证”,那么,这种立意方式会展现出一种独辟蹊径的鲜亮特征,自然也会赢得阅卷人的青睐。比如,2005年江苏卷作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运用大胆的设想,展示出全新的视角,出奇制胜。 【例文】2006年广东卷满分作文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的日记中写道。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 像妈妈那样的吧! 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对我说:“你只是看起来像天使,看起来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样才是天使?我问心中的自己,但没有回答。也许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寻找真正的美好。 我开始学着像妈妈那样微笑,很温暖,很舒心。我学着把这样的微笑送给每一个人,无论是贫富、贵*、老弱病残。也许是世界需要这样的微笑,也许是我,我的心一天天变得透明轻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经常对话,怎样才能成为那个心中的天使,心总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着妈妈留下的志愿者服务卡来到“儿童之家”。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 这儿的孤儿、智障儿很可怜,但我为他们做事情却感到很幸福。虽然仅仅是整理房间,教他们读写画画,陪他们玩游戏。看着他们单纯的笑,我觉得,他们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头,一个天使般的小妹妹对着我笑,“你很善良!”这是最好的赞赏。 “哗!”我的羽翼张开了!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我想起了妈妈。 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简评】 这篇文章对“天使”的理解非常准确,“天使”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全文没有一次出现“雕琢”二字,但对“雕琢”的理解相当准确。文章从妈妈是“我”的“天使”写起,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于是“我”对成为妈妈这样的“天使”努力追求,从打扮靓丽外表到注意言行举止,从面带微笑到心灵对话,一直到满怀善心地帮助孤儿,写得极有层次,从外表到心理,再到行动,自觉进行真、善、美的“雕琢”,将“雕琢”的过程写得曲折有致,具体生动。另外,我、妈妈和孤儿院的孩子等人物形象也比较丰满,“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我的羽翼张开了!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等句子也有意蕴,值得品味。 总的来说,这篇生活化的作文是切合题意的,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格调也健康。从文思发挥来看, 见解新颖,构思新巧,也很有创意。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