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考试大纲》关于基础等级的要求是:① 符合题意;② 符合文体要求;③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从《考试大纲》的要求看,基础等级部分的基本要素可概括两个字:规范。因此,要保证基础等级少失分或不失分,就必须在“规范”二字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保证做到如下几点: 1. 准确审题,恰当立意。审题要全面准确、严谨到位;立意要方向正确,态度鲜明。 关于审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审标志,定文体。审题首先要抓特征明显,直观看到的内容,一些有标志性特征的词句是审题关注的第一步。这些标志往往能显示命题的文体要求,因此,看标志能大致确定应该选用的文体。②审题眼,定立意。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要求中最能代表题旨的字或词。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或话题)的中心,立意就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③审限制,定范围。尽管近几年的作文命题开放性、灵活性比较大,但它总是会有一些或隐或显的限制的。显性的限制就是命题中的一些明确要求,隐性的限制就是题目中暗含的一些规定性因素。明确了这些限制,就能基本确定文体选择的范围,立意的范围,选材的范围等等。 关于立意,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正面立意抓题眼。只要抓住题眼这个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写,主题就会切中文题的要害,突出中心,符合题目的基本要求。②逆向立意出新意。运用求异思维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探索,可以从正面立意从众的弊端,开拓思维的崭新层面。③多角思考重筛选。一道作文题,常常包含多方面的含义。立意时,应把各方面的“意”都列举出来,然后再比较分析,从其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意”来作文。④无从下手多假设。为找不到立意方向和角度的命题,设定种种可能,在推导结果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到恰当的立意。⑤笼统题目巧限制。命题大而空,或者抽象深奥,容易感到茫然。采用添加限制的方式把命题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逐步缩小到某一具体方面,这样使立意的内容逐渐具体明朗起来。 2.实话“实”说,紧扣中心。高考作文内容要“实”,“实”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要尊重现实,思维务实,感情真实,思想厚实。要关注现实生活,注重思想性,时代性,材料真实,不能随意杜撰。思维的方向和角度符合现实情景的大致趋势,感情出自内心,思想明确,合乎逻辑,有适度的分量感。在表达上,以实取胜,显示自然和坦诚。围绕中心,把该说的理说透,把该抒的情抒发充分。 3. 文体规范,框架清楚。文体自选不等于不要文体,而是说选择文体是自由的,一旦确定好文体后,必须尊重该文体的“规范”,具有明显的文体色彩,写什么像什么,绝不能搞成“四不像”。一般要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展露自己的个性特征。文章的结构框架清清楚楚,中心突出,线索明晰,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4. 卷面规范,语言顺畅。高考作文是一种测试书面语言表达的手段,但从考场作文来看,错别字多、卷面脏乱、话语不通、意思含混、思维不清、条理不顺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强化书写的规范意识,基本要求是清晰,较高要求是整洁,最高要求是美观。对于高考作文来说,字如门面,是阅卷人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做好了便会“锦上添花”,做不好则会“雪上加霜”。在语言表达上,首先做到通畅,进而做到语言完美。力求做到用词准确、贴切,富于变化。可试着用些叠词,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可用些四字格,两两相对,形成语言的匀称和谐之美;还可巧用些幽默风趣的词句,引用名言佳句,适当用些文言典故;还可注意句式的变换,综合运用整句、散句,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语言鲜亮起来。 [1] [2]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