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名师妙招:让议论文的“风头”“凤身”“凤尾”靓丽一新(钱德宝)2008-5-30 11:09:00 阅读 参与讨论()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河南 钱德宝
1、雕饰“凤头”,求精练亮丽
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文章的开头落笔之处,如果这个地方像石破天惊,涌现珍宝,先声夺人的话,那么阅读者便会为之一振,“一见钟情”。
1)作文开头的要求
①要明 即开宗明义,首句标其目,要向主题*拢。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
②要精 即短小精悍,快速入题。不让金子散落在茫茫大海之中,不转弯抹角,故弄玄虚。
③要美 即富有文采,先声夺人。妙笔生花,给人以美的享受。
2)作文开头的技巧
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这种开头干脆利索,不蔓不枝,入题快捷。
②承接话题,水到渠成
这种开头紧扣话题,不偏不倚,自然合理。
③巧用修辞,先声夺人
这种开头,不仅能扮靓语言,而且易抒写心灵的感悟,引发阅卷者赏读的情趣。
④诗词开篇,典雅厚重
这种开头用诗词引路,揭示主旨,既说明了观点,又彰显了文化底蕴,可谓一箭双雕。
 ⑤引用名言,启迪入题
这种开头以名言警句开篇,哲理深厚,启人深思。
⑥巧设题记,提挈文意
 好的题记犹如一块亮丽的招牌,夺人眼目。以题记开头,或阐述行文缘由,或牵引内容,或提示主旨。其语言往往精练而富有哲理,从中透视其亮点,触摸到其情感的脉搏,让人赏心悦目。
2、撑起“猪肚”,求充实清晰
议论文的“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它是分析问题、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有人之所以把它称为“猪肚”,是因为它容量大,内容丰富,要求做到“言之有物”,使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基础等级”里提出“内容充实”的要求,在“发展等级”里又提出“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要有广阔的知识见闻,以一定的信息密度来满足读者,天上人间,古今中外,广泛地占有材料,以材料的丰富性给人以视野上的开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佳作华章亦需高质量的材料保驾护航。积累材料有如下途径:
⑴关注生活小事
考生应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可从生活小事中挖掘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出发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引人深思之处。
⑵关注社会热点
多留心社会热点,尤其是涉及人性评判的新闻报道,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人与社会”“道德观查”“社会调查”等,重视写作的现实意识,文章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有现实针对性,方有生命力。
⑶关注历史文化
关注历史文化对自己的启发、对现实的启示,从历史的风烟中透视人类前行的轨迹,品味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从而提高人文品位,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⑷关注课本、读本。
课本、读本是一个近在手边,考生极为熟悉、资源丰富且取之不尽却极易被忽视的材料库。而且,课本、读本的文章已经承受过编书者的严格挑选、使用者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更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我们要活学善用。
⑸关注课外阅读。
平时要注意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天文地理,人事物态,尽可能广加涉猎。兴趣固然重要,博闻也必不可少。博闻可开阔视野,不至流于偏颇孤陋,博闻也可提炼见识,不至流于浅见狭隘,博闻可丰富文采,不至流于枯燥单一。
3、甩响“豹尾”,求醒目有力
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功效,那么好的结尾同样要有“后发制人”之威力。结尾由于后面再没有其他信息干扰,往往会给人留下长时间的记忆。同时,结尾处也常常是文章内容的升华之处,所以要求做到画龙点睛,简洁有力(古人说:结尾如撞钟),水到渠成,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不画蛇添足。
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①卒章显志法    描龙画凤,重在点睛;片言居要,强调观点。
②首尾圆合法    或与文题呼应,或与开头照应;收拢全篇,浑然一体。
③真情呼唤法    以情感人,寄以希望;思想教化,震撼人心。
以上三种方法是议论文结尾最常见的技巧,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其实它们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一个好的结尾既首尾呼应,又彰显主题,又情真动人。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5/5682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