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考场上,考生“发挥失常”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平时的尖子生在考场上失利,究其原因,多半是考试心态不正确。这些考生往往是带着自信入场,上场后却被几道不熟悉的高考试题“挑落马下”,然后沮丧地出场。这种情况历年来是司空见惯的。可见,考前心态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 高考考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心理素质。这跟体育竞技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有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在上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中国队的王浩不敌韩国柳成敏,最终与金牌无缘。王浩在雅典赛场的惨败,有很大成分是属于心理素质的失败。年轻的队员欠缺的正是应对挫折的能力。相反,女排姑娘们却赢在心理素质上,因为俄罗斯队的技术也不含糊。这与陈教练的心理训练有着密切关系,使女排姑娘们个个成为压不垮的铿锵玫瑰。 六月的考场,是高三学子的决赛场。对某些学生来说,这场决赛是胜是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前心态。不少学生都是貌似轻松地步入考场,他们传达出的信息是信心百倍。其实,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考生抱有这种心态,很可能与家长或老师有一定关系。自然,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给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不要怕,放开些,自信地上考场。不管考得怎样,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无怨无悔!”家长则在此时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胆地考,考不上我们再复习一年!” 当然,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为考生缓解心理压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事与愿违也是常有的事。其实这种心理指导存在严重的问题。考生解除了压力,就等于卸下了包袱,没有包袱那就轻松了。于是,考生信心十足地去应考。而事实上,高考是残酷的,高考题则更无情。当满怀信心的考生突然遇到生疏的考题时,有些考生脑海中是一团乱麻。再加上紧张的气氛,思维更是无法理顺。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可见,这种仅仅缓解心理压力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缓解了压力不等于提高了心理承受力,尤其是应对挫折的能力。 因此,在高考之前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比如,在高考前的大大小小模拟考试中,老师阅卷时不要一味地以鼓励为主,应适当地压分。一味鼓励则会使学生飘飘然,不利于心理素质锻炼;适当压分则会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过,压分要适当,也不能使学生丧失信心。 老师还可以不断给学生打一些“预防针”。在平时的班会或与学生座谈时,要让学生懂得,高考是座十分难过的独木桥,要想在这座桥上挤过去是不容易的,因为失败随时在向我们招手。学校、家长也可为考生创造一个适度的“逆境”。在逆境中,学生才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那些呵护甚至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慎思之。 学生自身也不要盲目自信,应时刻想到前路的荆棘。要知道,一帆风顺不一定会有美好的前途。风雨之后,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考场如赛场。高考在即,高三学子将如何应对?你准备好了吗? 相关文章: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