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的临场发挥。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 客观估计正确定位 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 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考生考前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持续做3~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我一定能成功”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难题了,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如考不好不能进重点高中、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无端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因此,在临近考试时,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不断提醒自己“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 认真复习合理安排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因此,考生考前要制订一套系统全面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自己相对薄弱的科目上安排时间多一点,在自己强项的功课上安排时间少一点。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从考前一周开始,将晚上睡眠和早晨起床时间慢慢提前,每天提前约半小时,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高考时间同步,即在上9点~12点,下午3点~5点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 科学用脑注重效率 许多考生考前复习可谓分秒必争,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这样往往使大脑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反而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集中精力,注重效率,讲究方法,在大脑疲劳时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 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但也不要过分注重睡眠的重要性,万一考生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不去多想,更不要轻易服用安眠类药物。另外,在学习之余,可进行其它活动加以调节,做到劳逸结合。可以做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也可以听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这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做好准备从容上场 考生考前最好自己准备考试所需的文具、证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伞和雨具等。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一下情况,熟悉熟悉环境,并对从住处到考场的行车线路和所需时间做些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相关文章: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